河北省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概述 | 第19-23页 |
·环境污染物的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环境污染物的概念 | 第19页 |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 第19-20页 |
·影响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因素 | 第20-21页 |
·经济规模 | 第20页 |
·产业结构 | 第20页 |
·工业化程度 | 第20页 |
·对外贸易程度 | 第20-21页 |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 | 第21页 |
·经济发展的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低碳经济理论 | 第21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1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绿色 GDP 核算理论 | 第22页 |
·环境承载力核算理论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模型的构建 | 第23-28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内涵 | 第23-26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含义 | 第23-24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 | 第24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应用 | 第24-26页 |
·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计量模型 | 第26-27页 |
·环境污染物指标的选取 | 第26页 |
·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计量模型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河北省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 第28-52页 |
·河北省环境概况 | 第28页 |
·河北省经济发展概况 | 第28-32页 |
·河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建立 | 第32-36页 |
·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数据的来源 | 第32-34页 |
·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模型的选择 | 第34-35页 |
·河北省环境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 | 第35-36页 |
·河北省环境污染物的 EKC 检验 | 第36-42页 |
·工业废水的 EKC 检验 | 第36-37页 |
·工业废气的 EKC 检验 | 第37-38页 |
·工业二氧化硫的 EKC 检验 | 第38-39页 |
·工业烟尘的 EKC 检验 | 第39-40页 |
·工业粉尘的 EKC 检验 | 第40-41页 |
·工业固体废物的 EKC 检验 | 第41-42页 |
·河北省与中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比较 | 第42-51页 |
·中国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模型 | 第42-44页 |
·中国环境污染物的 EKC 检验 | 第44-48页 |
·河北省与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比较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促进河北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52-61页 |
·河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第52-54页 |
·河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 | 第52-53页 |
·河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成因分析 | 第53-54页 |
·河北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54-60页 |
·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经济层面的对策 | 第55-56页 |
·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政府层面的对策 | 第56-58页 |
·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企业层面的对策 | 第58-59页 |
·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社会层面的对策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