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电缆偏心度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课题背景 | 第7页 |
·课题来源 | 第7-8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现状 | 第8-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X射线电缆检测原理 | 第12-20页 |
·X射线的产生、特性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12-15页 |
·X射线的产生 | 第12-13页 |
·X射线的特性 | 第13-14页 |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X射线的衰减规律 | 第15-17页 |
·单色窄束射线的衰减规律 | 第16页 |
·连续谱窄束射线的衰减规律 | 第16页 |
·宽束射线的衰减规律 | 第16页 |
·电缆检测中衰减规律的推导 | 第16-17页 |
·X射线的探测 | 第17-19页 |
·胶片探测方法 | 第18页 |
·气体射线探测器 | 第18页 |
·半导体射线探测器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 第20-31页 |
·射线检测系统能力指标 | 第20-21页 |
·射线检测系统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焦点大小 | 第21-22页 |
·射线强度分布 | 第22页 |
·焦距 | 第22-23页 |
·空间位置 | 第23-24页 |
·散射 | 第24页 |
·点扫描法 | 第24-27页 |
·点扫描法数学模型 | 第24-27页 |
·点扫描法硬件组成 | 第27页 |
·点扫描法的理论偏差 | 第27页 |
·线阵检测法 | 第27-29页 |
·线阵检测法数学模型 | 第28页 |
·线阵检测法硬件组成 | 第28-29页 |
·方案比较 | 第29-30页 |
·方案相同点 | 第29页 |
·方案不同点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39页 |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 第31页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38页 |
·X射线源组件 | 第31-33页 |
·X射线探测器 | 第33-34页 |
·扫描机构 | 第34-35页 |
·下位机硬件设计 | 第35-37页 |
·上位机相关设备 | 第37-38页 |
·射线危害与防护 | 第38页 |
·X射线的危害 | 第38页 |
·X射线防护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射线检测信号处理算法设计 | 第39-51页 |
·噪声与干扰分析 | 第39-40页 |
·内部噪声 | 第39-40页 |
·外部干扰 | 第40页 |
·信号预处理 | 第40-42页 |
·补偿处理 | 第40页 |
·频谱分析 | 第40-41页 |
·滤波 | 第41-42页 |
·参数提取算法对比 | 第42-45页 |
·差分方法 | 第42-43页 |
·参数识别方法 | 第43-44页 |
·小波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参数提取算法设计 | 第45-50页 |
·算法规划 | 第46-47页 |
·算法设计 | 第47-49页 |
·算法验证 | 第49-50页 |
·实验验证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检测系统软件与交互设计 | 第51-57页 |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51-53页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主要结论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