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概念辨析 | 第17-22页 |
·公允价值的涵义 | 第17-19页 |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的涵义 | 第19-21页 |
·受托责任观的涵义 | 第21页 |
·决策有用观的涵义 | 第21-22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页 |
·契约理论 | 第22-23页 |
·代理成本理论 | 第23页 |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第23-24页 |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的基本框架及现状 | 第26-39页 |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基本框架 | 第26-30页 |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主体 | 第26-27页 |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客体 | 第27-28页 |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规范体系 | 第28-30页 |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的方式及现状 | 第30-38页 |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方式 | 第30-31页 |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现状 | 第3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成效低的原因 | 第39-47页 |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成效低的内部成因 | 第39-42页 |
·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的缺陷 | 第39-40页 |
·利益驱动是巨大诱因 | 第40-41页 |
·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是源头 | 第41-42页 |
·诚信缺失很普遍 | 第42页 |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成效低的外部成因 | 第42-46页 |
·信息披露的规范制度不健全 | 第42-44页 |
·信息披露的监管架构不完善 | 第44-45页 |
·信息披露的处罚措施不到位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改进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的建议 | 第47-54页 |
·完善会计准则 | 第47-48页 |
·改进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的披露 | 第47页 |
·完善附注的披露 | 第47页 |
·完善估值技术 | 第47-48页 |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标准应统一 | 第48页 |
·改进审计准则 | 第48-50页 |
·加强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审计职能 | 第48页 |
·完善注册会计师诚信教育建设 | 第48-49页 |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 第49页 |
·完善公允价值信息的审计制度 | 第49-50页 |
·加强企业公司治理的监督 | 第50页 |
·健全内部控制 | 第50页 |
·健全内部控制监督 | 第50页 |
·完善相关法律 | 第50-51页 |
·加大证券监管 | 第51-53页 |
·加大证监会的执法能力 | 第51页 |
·强化行业协会的威慑力 | 第51页 |
·发扬公众监督的管制方式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