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公共领域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公共精神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公共领域与公共精神关系研究现状 | 第12页 |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公共领域、公共精神发展历程和逻辑关系 | 第14-24页 |
·公共领域与公共精神内涵 | 第14-16页 |
·公共领域的内涵 | 第14-15页 |
·公共精神的内涵 | 第15-16页 |
·公共领域与公共精神的关系 | 第16页 |
·西方公共领域、公共精神的表现形式 | 第16-18页 |
·古希腊城邦时期 | 第16-17页 |
·封建领主时期 | 第17页 |
·资产阶级时期 | 第17-18页 |
·中国公共领域、公共精神的表现形式 | 第18-20页 |
·封建社会时期 | 第18-19页 |
·新中国成立时期 | 第19-20页 |
·改革开放时期 | 第20页 |
·西方公共精神生成逻辑 | 第20-21页 |
·中国公共精神生成逻辑 | 第21-23页 |
·通过公共领域培育现代公共精神的路径探讨 | 第23-24页 |
3 爱有戏“市民论坛”项目案例 | 第24-32页 |
·爱有戏项目介绍 | 第24-25页 |
·市民论坛构建公共领域的工作方法介绍 | 第25-27页 |
·开放空间技术 | 第25页 |
·罗伯特议事规则 | 第25-26页 |
·爱有戏“市民论坛”模式 | 第26-27页 |
·爱有戏“市民论坛”项目介绍 | 第27-32页 |
·市民论坛----100号院青龙正街旧院落改造 | 第27-29页 |
·市民论坛----较场坝东街67号院成立自管小组 | 第29-30页 |
·市民论坛----55号院儿童学习空间建设 | 第30-32页 |
4 “市民论坛”项目培育公共精神的路径分析 | 第32-35页 |
·“市民论坛”具备公共领域要件 | 第32-33页 |
·对普遍问题开展理性讨论的公民 | 第32页 |
·作为自由协商沟通的空间媒介 | 第32-33页 |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自由理性辩论形成公共舆论 | 第33页 |
·“市民论坛”培育公共精神的路径分析 | 第33-35页 |
·公共道德方面 | 第33-34页 |
·公共理性方面 | 第34页 |
·公共参与方面, | 第34-35页 |
5 基于“市民论坛”项目中公共领域培育公共精神的路径建议和思考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