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绿色道路与预防性养护的产生及背景 | 第8-9页 |
·绿色道路的产生与背景 | 第8页 |
·预防性养护的产生与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绿色道路与预防性养护的环境现状及发展情况 | 第9-14页 |
·国外绿色道路与预防性养护的环境现状及发展情况 | 第9-11页 |
·国内绿色道路与预防性养护的环境现状及发展情况 | 第11-14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绿色养护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18-30页 |
·绿色养护理论 | 第18-19页 |
·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19-24页 |
·绿色道路评价系统理论 | 第19-22页 |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理论 | 第22-24页 |
·评价方法 | 第24-30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4-27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与技术 | 第30-48页 |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裂缝类病害 | 第30-31页 |
·变形类病害 | 第31-32页 |
·松散类病害 | 第32页 |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对路面使用功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沥青路面不同类型病害处治的时机 | 第33-38页 |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及适用范围 | 第38-42页 |
·表面封层类 | 第38-40页 |
·裂缝填缝类 | 第40页 |
·薄层罩面类 | 第40-41页 |
·沥青再生类 | 第41-42页 |
·不同病害类型适宜的预防性养护对策 | 第42-48页 |
·针对裂缝类病害的预防性养护对策 | 第43-44页 |
·针对变形类病害的预防性养护对策 | 第44-45页 |
·针对松散类病害的预防性养护对策 | 第45-46页 |
·针对其他类病害的预防性养护对策 | 第46页 |
·针对平整度不足的预防性养护对策 | 第46-47页 |
·针对抗滑性不足的预防性养护对策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沥青路面绿色养护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8-63页 |
·绿色养护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8-49页 |
·绿色养护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49-50页 |
·绿色养护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 | 第50-54页 |
·技术类指标 | 第50-53页 |
·资源再利用类指标 | 第53页 |
·环境影响类指标 | 第53-54页 |
·公路交通与运营影响类指标 | 第54页 |
·绿色养护评价体系 | 第54-63页 |
·确定绿色养护评价层次 | 第55-56页 |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56-58页 |
·绿色养护评价过程与步骤 | 第58-63页 |
第五章 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的绿色评价——以重庆某高速公路为例 | 第63-78页 |
·工程概况 | 第63-68页 |
·预养护技术适用性判断 | 第68-70页 |
·确定预养护技术预选集 | 第70-75页 |
·预养护技术的绿色评价 | 第75-76页 |
·综合绿色评价的最终技术选择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研究结论 | 第78页 |
·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