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17页 |
·苍耳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1-12页 |
·倍半萜内酯 | 第11页 |
·水溶性苷类 | 第11-12页 |
·挥发油 | 第12页 |
·蛋白质类物质 | 第12页 |
·苍耳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应用 | 第12-13页 |
·苍耳的抑菌活性 | 第12-13页 |
·苍耳的灭虫活性 | 第13页 |
·苍耳的除草活性 | 第13页 |
·苍耳的药用价值 | 第13-14页 |
·用于鼻渊、风寒头痛 | 第14页 |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 第14页 |
·用于风疹瘙痒、疥癞等皮肤病 | 第14页 |
·其他 | 第14页 |
·苍耳的其他价值 | 第14-15页 |
·苍耳的油用价值 | 第14-15页 |
·苍耳在饲用价值 | 第15页 |
·苍耳的生态价值 | 第15页 |
·苍耳对农田作物的危害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三种苍耳的形态学特征 | 第17-20页 |
·形态特征 | 第17-19页 |
·意大利苍耳(Xanthium italicum Moretti) | 第17-18页 |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 | 第18页 |
·蒙古苍耳(Xanthium mongolicum Kitag.) | 第18-19页 |
·分种检索表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三种苍耳解剖学特征与耐旱性的关系 | 第20-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材料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三种苍耳根的初生结构 | 第21-22页 |
·三种苍耳茎的初生结构 | 第22页 |
·三种苍耳叶的解剖结构 | 第22-24页 |
·三种苍耳的耐旱性评价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三种苍耳的生长特性 | 第26-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三种苍耳生长期特征 | 第26-28页 |
·三种苍耳植物构件、个体生物量特征 | 第2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8-29页 |
第五章 三种苍耳的光合特性 | 第29-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光合特性日变化进程 | 第30-33页 |
·光响应 | 第33-3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第六章 三种苍耳果实含油量测定 | 第37-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材料 | 第37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果实大小与千粒重 | 第39页 |
·含油量 | 第39-40页 |
·酸值 | 第40页 |
·皂化值 | 第40页 |
·碘值 | 第4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