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太阳能电池 I-V 方程显式近似解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 ·太阳能电池 I-V 方程的显式解 | 第10-11页 |
| ·近似解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太阳能电池数学物理模型的由来 | 第12-15页 |
| ·PN 结掺杂与 PN 结效应 | 第12页 |
| ·PN 结扩散方程 | 第12-13页 |
| ·PN 漂移方程 | 第13页 |
| ·二极管粒子浓度连续性方程和方程的解 | 第13-15页 |
| ·太阳能电池理论研究的重点 | 第15-1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与创新点 | 第16-19页 |
| 第2章 太阳能电池 I-V 方程显式近似解推导过程 | 第19-34页 |
| ·国内外 I-V 超越方程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直接求解超越方程法 | 第19-20页 |
| ·泰勒展开法 | 第20-21页 |
| ·类椭圆模型 | 第21-22页 |
| ·权重分配拟合法 | 第22页 |
| ·理想太阳能电池模型 | 第22页 |
| ·半导体二极管电阻化模型假设 | 第22-23页 |
| ·I-V 方程的显式近似解 | 第23-30页 |
| ·R_(sh)=∞且 R_s=0 模型 | 第23-24页 |
| ·R_(sh)=∞且 R_s≠0 模型 | 第24-26页 |
| ·R_(sh)≠∞且 R_s=0 模型 | 第26-27页 |
| ·R_(sh)≠∞且 R_s≠0 模型 | 第27-30页 |
| ·工程运算上选择的模型 | 第30-31页 |
| ·太阳能电池模型的修正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I-V 特性函数模型检验及参数求解 | 第34-50页 |
| ·太阳能电池 I-V 特性测量 | 第34-35页 |
| ·拟合数据的软件选择及拟合的方法 | 第35页 |
| ·模型拟合程序与拟合的初值 | 第35-40页 |
| ·模型一拟合与初值求解 | 第35-36页 |
| ·模型二拟合与初值求解 | 第36页 |
| ·模型三拟合与初值求解 | 第36-38页 |
| ·模型四的拟合与初值求解 | 第38-40页 |
| ·模型的拟合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 ·模型参数求解办法 | 第44-47页 |
| ·各个模型下串联电阻值 | 第45页 |
| ·各个模型下并联电阻值 | 第45-47页 |
| ·各模型 I_(ph)、I_0、A 的对应值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 第4章 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及相关技术 | 第50-59页 |
| ·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研究意义 | 第50页 |
| ·各模型下最大功率与最佳负载的函数表达 | 第50-52页 |
| ·工程上最大功率控制理论 | 第52-54页 |
| ·三种最大功率跟踪技术方法 | 第54-55页 |
| ·减半步长扰动法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