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异化理论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9页 |
二、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0页 |
五、 论文的框架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其思想渊源 | 第11-17页 |
一、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背景 | 第11页 |
二、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11-16页 |
(一)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 第11-13页 |
(二)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 第13-14页 |
(三)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 第14-15页 |
(四) 弗洛伊德的爱欲论 | 第15-16页 |
注释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马尔库塞理论的内容 | 第17-29页 |
一、 科技异化理论 | 第17-22页 |
(一) 科技异化理论的内容 | 第17-21页 |
(二) 单向度社会 | 第21-22页 |
(三) 一体化社会 | 第22页 |
二、 爱欲解放论 | 第22-28页 |
(一) 爱欲解放论的内容 | 第22-24页 |
(二) 爱欲解放的状态 | 第24页 |
(三) 爱欲解放的途径 | 第24-28页 |
注释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马尔库塞社会理论述评及其当代价值 | 第29-38页 |
一、 马尔库塞的理论述评 | 第29-31页 |
(一) 马尔库塞思想的总结 | 第29-30页 |
(二) 马尔库塞主义理论的局限 | 第30-31页 |
二、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 第31-33页 |
(一)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人的解放观点的异同 | 第31-32页 |
(二)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 第32-33页 |
三、 马尔库塞理论的当代价值 | 第33-37页 |
(一) 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的统一 | 第34-35页 |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35-37页 |
注释 | 第37-38页 |
总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获奖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