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本文写作思路 | 第13-14页 |
四、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15页 |
(一) 文本研究法 | 第14-15页 |
(二) 文献综合法 | 第15页 |
(三) 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研究 | 第16-36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 | 第16-30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确立的历史前提 | 第16-17页 |
(二) 马克思早期的文化观 | 第17-23页 |
(三)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形成 | 第23-28页 |
(四)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发展历程 | 第28-30页 |
二、 列宁的文化观 | 第30-36页 |
(一) 列宁文化观确立的历史前提 | 第30-31页 |
(二) 列宁文化观的发展轨迹 | 第31-33页 |
(三) 列宁文化观的主要内容 | 第33-36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文化观研究 | 第36-44页 |
一、 毛泽东的文化观 | 第36-37页 |
二、 邓小平的文化观 | 第37-39页 |
三、 江泽民的文化观 | 第39-41页 |
四、 胡锦涛的文化观 | 第41-44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 第44-50页 |
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涵 | 第44-47页 |
二、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特点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矛盾研究 | 第50-56页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危机 | 第50-51页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危机 | 第51-53页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多样性整合困难 | 第53-56页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 第56-66页 |
一、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第56-58页 |
(一) 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 第56-57页 |
(二) 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第57页 |
(三) 文化的发展要有创新品质 | 第57-58页 |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 第58-60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 第58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 | 第58-59页 |
(三) 努力发展一元主导 ,多元并存的和谐文化 | 第59-60页 |
三、 以“大众化”为导向推动中国文化发展 | 第60-63页 |
(一) 内容符合大众口味,是大众真正所需要的 | 第60-61页 |
(二) 形式要喜闻乐见,这样大众才容易接受 | 第61页 |
(三) 把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进行结合 | 第61-62页 |
(四) “大众文化”不是千篇一律的文化 | 第62-63页 |
四.坚持“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 | 第63-66页 |
(一) 以开放姿态接受国外优秀文化 | 第63-64页 |
(二) 以积极的态度发展本国优秀文化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