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52页 |
·工业气体脱硫意义 | 第15-17页 |
·含硫工业气体的来源和存在形式 | 第15页 |
·脱硫意义 | 第15-17页 |
·脱硫技术 | 第17-22页 |
·干法脱硫 | 第17-20页 |
·湿法脱硫 | 第20-22页 |
·湿式氧化法脱硫 | 第22-34页 |
·改良砷碱法(G-V法) | 第22-23页 |
·改良蒽醌二磺酸钠(改良A.D.A.)法 | 第23-24页 |
·萘醌法 | 第24-27页 |
·FRC法 | 第27-29页 |
·MSQ法 | 第29页 |
·PDS法 | 第29-30页 |
·HPF法 | 第30-31页 |
·络合铁法 | 第31页 |
·栲胶脱硫法 | 第31-34页 |
·栲胶的来源及性质 | 第34-39页 |
·栲胶的来源及结构特点 | 第34-37页 |
·栲胶的性质 | 第37-39页 |
·钒的存在形式及结构特点 | 第39-43页 |
·钒的重要化合物 | 第39-40页 |
·钒的水溶液行为 | 第40-41页 |
·钒的氧化还原性 | 第41-42页 |
·钒的配位能力 | 第42-43页 |
·栲胶脱硫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43-45页 |
·相关课题组的研究情况 | 第43-44页 |
·本课题组的研究现状 | 第44-45页 |
·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第二章 影响栲胶脱硫工艺中V(Ⅴ)氧化作用因素的研究 | 第52-6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2页 |
·溶液配制 | 第52-53页 |
·实验步骤 | 第53页 |
·分析方法 | 第53-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V(V)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55-56页 |
·溶液中HS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56-59页 |
·溶液pH值对反应的影响 | 第59-60页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60-61页 |
·本章结论 | 第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三章 栲胶与V(Ⅳ)配位反应官能团研究 | 第62-73页 |
·实验原理 | 第62-63页 |
·实验部分 | 第63-65页 |
·实验仪器 | 第63页 |
·实验试剂 | 第63页 |
·溶液配制 | 第63-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硫酸氧钒最大特征吸收峰的确定 | 第65页 |
·各模型化合物最大特征吸收峰的测定 | 第65-68页 |
·VOSO_4与各模型化合物混合溶液吸光度的测定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四章 邻苯二酚、连苯三酚、没食子酸与V(Ⅳ)配位反应研究 | 第73-102页 |
·实验部分 | 第73-75页 |
·实验仪器 | 第73页 |
·实验试剂 | 第73-74页 |
·溶液配制 | 第74页 |
·实验步骤 | 第74-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99页 |
·加质子常数公式及配合物稳定常数公式的推导及计算方法 | 第75-79页 |
·各模型化合物加质子常数 | 第79-89页 |
·模型化合物与V(Ⅳ)(VOSO_4)配位反应分析 | 第89-96页 |
·栲胶脱硫体系中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 第96-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单宁酸与V(Ⅳ)配位反应研究 | 第102-116页 |
·实验部分 | 第102-104页 |
·实验仪器 | 第102页 |
·实验试剂 | 第102页 |
·溶液配制 | 第102-103页 |
·实验步骤 | 第103-10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4页 |
·单宁酸和栲胶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04-107页 |
·单宁酸的加质子常数和电离常数 | 第107-108页 |
·单宁酸的电离常数 | 第108-109页 |
·单宁酸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分布分数 | 第109-110页 |
·单宁酸与V(Ⅳ)配位反应分析 | 第110-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6页 |
第六章 分光光度法研究单宁酸与钒的配位反应 | 第116-13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16-117页 |
·仪器 | 第116页 |
·试剂 | 第116-1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17-121页 |
·溶液配制 | 第117页 |
·化合物吸收曲线测定 | 第117-118页 |
·单宁酸与硫酸氧钒、偏钒酸钠配位反应研究 | 第118页 |
·单宁酸与硫酸氧钒或偏钒酸钠配合物配位比的测定 | 第118-119页 |
·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 第119-1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1-137页 |
·单宁酸的吸收光谱 | 第121-122页 |
·硫酸氧钒VOS04的吸收光谱 | 第122-123页 |
·单宁酸与V(Ⅳ)配位反应研究 | 第123-128页 |
·单宁酸与V(Ⅴ)配位反应研究 | 第128-133页 |
·单宁酸与V(Ⅳ)、V(Ⅴ)配位反应分析 | 第133页 |
·邻苯二酚、连苯三酚、没食子酸与V(Ⅳ)、V(Ⅴ)配位反应分析 | 第133-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39页 |
第七章 总结论及建议 | 第139-142页 |
·总结论 | 第139-141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141-142页 |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点 | 第142-143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