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侦查主体有限理性的扩张与制约--以杀人案件侦查错漏为视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言第10-13页
第一章 侦查主体的界定第13-20页
 第一节 现行法定的侦查主体第13-14页
 第二节 “法外”侦查主体的简述第14-17页
  一、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相关监察部门第15页
  二、 看守所第15-16页
  三、 保安公司和私人侦探第16-17页
 第三节 “侦查主体”的内涵第17-18页
 第四节 “侦查主体”的构成第18-20页
第二章 侦查主体有限理性的存在第20-26页
 第一节 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第20页
 第二节 侦查主体有限理性的理论存在第20-23页
  一、 物质、技术水平不足第20-21页
  二、 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有限第21页
  三、 价值取向和目标多元化第21-23页
  四、 有限理性的几何倍数放大第23页
 第三节 侦查主体有限理性的现实表现(以杀人案件侦查错漏为视角)第23-26页
  一、 波士顿绞杀手案件第23-25页
  二、 绿河杀手案件第25页
  三、 中巴车车主家庭的系列杀人案第25-26页
第三章 侦查主体有限理性的扩张因素第26-37页
 第一节 侦查主体装备与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26-27页
 第二节 侦查工作法治化落实不到位第27页
 第三节 侦查主体物证意识淡薄第27-28页
 第四节 侦查主体知识、信息、经验、能力的有限性第28-29页
 第五节 侦查主体价值取向和目标的多元化趋势第29页
 第六节 内部行政指标的强度过大第29-30页
 第七节 办案人员对经验总结与传承不重视第30-31页
 第八节 犯罪分子的犯罪与反侦查意识、手段提高第31-32页
 第九节 侦查工作脱离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监督第32页
 第十节 其它客观性因素的影响第32-37页
  一、 自然环境因素第33-34页
  二、 社会文化因素第34页
  三、 社会转型因素第34-37页
第四章 侦查主体有限理性的制约对策第37-48页
 第一节 加强侦查主体装备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第37-38页
 第二节 坚持推进侦查法治化建设第38页
 第三节 提高侦查主体物证意识第38-39页
 第四节 提请领导重视第39-40页
 第五节 侦查主体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借鉴第40-41页
 第六节 注重侦查工作经验的总结第41-42页
 第七节 重视侦办经验的固定、传承、交流第42页
 第八节 犯罪规律的深化研究第42-43页
 第九节 阻截犯罪分子反侦查信息与手段的获得与散播第43-44页
 第十节 侦查信息适度公开第44-45页
 第十一节 私人侦探的侦查协作探索第45-46页
 第十二节 重视错漏案件纠错第46-48页
  一、 充分重视网络的纠错力量第46-47页
  二、 坚持用好群众上访制度第47-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后记第51-5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民事诉讼中的公证证明
下一篇:论我国侦查权及其规制--以强制性侦查措施之司法抑制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