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堡”的个人--诺齐克之权利理论的反思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 写作缘由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理路、方法及创新 | 第14-17页 |
一、 古希腊的共同体权利观和近代以来的个人权利观 | 第17-32页 |
(一) 古希腊的共同体权利观 | 第17-24页 |
(二) 近代以来的个体权利观 | 第24-30页 |
(三) 小结:诺齐克的灵感来自于近代个人权利观 | 第30-32页 |
二、 为何需要权利 | 第32-38页 |
(一) 权利已知无需证明 | 第32-34页 |
(二) 尊重权利就是尊重人 | 第34-36页 |
(三) 权利使个人有望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 第36-37页 |
(四) 小结:生活的意义是个人最值得关注的东西 | 第37-38页 |
三、 如何界定权利 | 第38-44页 |
(一) 洛克的自然状态是权利的起点 | 第38-40页 |
(二) 持有正义的权利观 | 第40-43页 |
(三) 小结:符合持有正义原则即有权利 | 第43-44页 |
四、 怎样实现权利 | 第44-57页 |
(一) 权利不得侵犯 | 第44-49页 |
(二) 权利是行为的边际约束 | 第49-50页 |
(三) 权利限制权力 | 第50-56页 |
(四) 小结:权利占据了至高位置 | 第56-57页 |
五、 权利与现代个人 | 第57-74页 |
(一) 权利的牢笼 | 第58-60页 |
(二) 个人的城堡困境 | 第60-72页 |
(三) 小结:从权利的个人走向事实的个人 | 第72-74页 |
结语:作为“城堡”的个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