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关于列车振动荷载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关于基坑开挖造成周边环境影响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线路条件与支护体系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5-16页 |
·存在问题 | 第16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铁路路基动力学特性研究及基坑支护技术 | 第18-32页 |
提要 | 第18页 |
·路基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18-22页 |
·路基动荷载 | 第19-21页 |
·路基的变形 | 第21页 |
·路基的振动 | 第21-22页 |
·基坑工程施工 | 第22-29页 |
·基坑开挖的破坏形式 | 第22-24页 |
·基坑支护方式的分析 | 第24-26页 |
·基坑开挖时水的控制 | 第26-29页 |
·临近既有线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基坑开挖对既有线轨道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正交分析 | 第32-58页 |
提要 | 第32页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32-34页 |
·正交分析 | 第34-37页 |
·正交试验设计原理 | 第34-36页 |
·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36页 |
·因素水平的确定 | 第36-37页 |
·考核指标选取 | 第37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以及参数的选取 | 第37-42页 |
·Plaxi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37-38页 |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38-39页 |
·模型数据的建立 | 第39-42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2-54页 |
·施加动荷载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正交模型与现场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极差分析 | 第45-48页 |
·方差分析 | 第48-50页 |
·开挖过程中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基坑降水对钢轨水平差的影响 | 第52-54页 |
·优化施工方案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振动荷载作用下基坑侧壁的动态响应分析 | 第58-90页 |
提要 | 第58-60页 |
·不同列车条件下基坑侧壁的动态响应分析 | 第60-73页 |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 第62-68页 |
·基坑侧壁位移的变化 | 第68-71页 |
·基坑侧壁的应力分析 | 第71-73页 |
·不同列车速度下基坑侧壁的动态响应分析 | 第73-87页 |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 第74-80页 |
·基坑侧壁位移的变化 | 第80-85页 |
·基坑侧壁的应力分析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90页 |
5 临近既有线基坑施工工程措施 | 第90-100页 |
提要 | 第90页 |
·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减小基坑的变形 | 第90-92页 |
·围护墙施工方面措施 | 第90-91页 |
·基坑开挖方面的措施 | 第91-92页 |
·基坑降水方面的措施 | 第92页 |
·从传播途径上采取措施减少对既有线的影响 | 第92-94页 |
·设置隔离墙效果分析 | 第94-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4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展望 | 第101-104页 |
创新点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作者简历 | 第110-11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