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革命统一战线论文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9页
 (一)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现状第12-17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一、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思想基础第19-25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中国化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第19-21页
  1. 无产阶级内部以及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必须加强团结统一第19-20页
  2.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联合农民的同时必须联合和支持一切民主政党,扩大同盟者,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第20-21页
  3. 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必须处于领导地位的思想第21页
 (二) 列宁对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21-25页
  1. 统一战线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第22页
  2. 指出建立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领导权的思想第22-23页
  3. 建立党与非党的联盟第23页
  4. 对资产阶级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赎买的经济统一战线思想第23-25页
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第25-41页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统战线理论中国化的初步探索第25-30页
  1.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25-26页
  2. 工农民主联合战线时期第26-27页
  3.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27-28页
  4.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第28-30页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曲折发展第30-33页
  1.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统一战线第30-31页
  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曲折发展第31-33页
 (三)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第33-41页
  1.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第33-34页
  2. 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34-37页
  3. 党的十六大以来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第37-41页
三、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特点与规律第41-47页
 (一)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发展的特点第41-44页
  1.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是提到战略地位来认识的统一战线第41-42页
  2. 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和多党合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又一大特点第42-43页
  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是一贯注意吸收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的统一战线第43-44页
 (二)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第44-47页
  1.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发展自然也离不开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第44-45页
  2.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总路线、总任务这一重要背景条件第45-46页
  3. 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第46-47页
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启迪第47-52页
 (一) 新世纪新阶段要进一步巩固和壮大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就必须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第47-48页
 (二) 新世纪新阶段要进一步巩固和壮大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就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民主第48页
 (三) 新世纪新阶段要进一步巩固和壮大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就必须强化制度建设,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制度上有所保障第48-49页
 (四) 新世纪新阶段要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作用第49-50页
 (五) 新世纪新阶段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就必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蒙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下一篇:呼和浩特社区养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