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教育思想及意义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6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6-7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一、邓小平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 | 第10-13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二) 实践基础 | 第11-13页 |
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 | 第13-15页 |
(一)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 | 第13页 |
(二)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 | 第13-14页 |
(三)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成熟阶段 | 第14-15页 |
三、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15-23页 |
(一) 教育优先论 | 第15-16页 |
(二) 教育方向论 | 第16-17页 |
(三) 教育动力论 | 第17-19页 |
(四) “两个尊重”论 | 第19-20页 |
(五) “三个面向”论 | 第20-21页 |
(六) “四有”新人论 | 第21-23页 |
四、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特征分析 | 第23-25页 |
(一) 理论特征 | 第23页 |
(二) 实践特征 | 第23-25页 |
五、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意义 | 第25-31页 |
(一) 国际战略意义 | 第25-26页 |
(二) 教育改革意义 | 第26-28页 |
(三) 个人发展意义 | 第28-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作者简介 | 第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