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9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理论基础 | 第19-39页 |
·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农民工 | 第19-20页 |
·城市融合 | 第20-21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 | 第21-22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 | 第22-23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的内涵 | 第23-32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的特点 | 第23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融合内容 | 第23-24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的发展沿革 | 第24-25页 |
·融合组织的运行模式 | 第25-26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成立的现实依据 | 第26-28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的功效 | 第28-32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相关理论 | 第32-39页 |
·协同治理理论 | 第32-35页 |
·集团理论 | 第35-39页 |
第三章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的现状研究 | 第39-53页 |
·融合组织产生的背景 | 第39-40页 |
·宁波融合组织发展状况 | 第40-42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机构及职责 | 第42-47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的成立步骤 | 第43-44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职责 | 第44页 |
·融合组织的组织机构及职权 | 第44-46页 |
·融合组织会员 | 第46-47页 |
·融合组织资产管理和使用 | 第47页 |
·融合组织与其他农民工维权组织关系 | 第47-53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与村(社区)正式权威的联系 | 第47-48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与工会的比较 | 第48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与老乡会的比较 | 第48-49页 |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与其他组织的联合 | 第49-53页 |
第四章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发展困顿 | 第53-63页 |
·融合组织服务水平较低,管理理念落后 | 第53-55页 |
·缺少服务意识 | 第53页 |
·缺少对农民工需求的了解 | 第53-54页 |
·服务质量不高 | 第54-55页 |
·各地区融合组织发展不平衡 | 第55-58页 |
·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导致融合组织发展不平衡 | 第56-57页 |
·各地领导干部及民众的重视程度不同 | 第57-58页 |
·融合组织服务和管理功能需要拓展 | 第58-59页 |
·融合组织现有功能有限 | 第58-59页 |
·融合组织功能需要拓展 | 第59页 |
·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 第59-60页 |
·融合组织专职工作人员不足 | 第60-63页 |
·融合组织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 第60-61页 |
·政府对融合组织支持不够,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 | 第61页 |
·融合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机会少,缺少晋职升级渠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3-79页 |
·政府层面:为农民工城市融合创造条件 | 第63-68页 |
·加强农民工城市融合制度建设 | 第63-66页 |
·加强政府对融合组织的支持和管理 | 第66-68页 |
·融合组织层面: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内部管理 | 第68-75页 |
·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全面提升融合组织管理 | 第68-70页 |
·完善融合组织运行机制 | 第70-73页 |
·全面提升融合组织工作人员素质 | 第73-75页 |
·社会层面:维护农民工权利,增强归属感 | 第75-79页 |
·企业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利 | 第75-76页 |
·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融入城市 | 第76-77页 |
·市民与农民工保持良性互动,促进融合 | 第77-79页 |
第六章 农民工城市融合组织发展趋势 | 第79-83页 |
·融合组织数量不断增加并加速发展 | 第79-80页 |
·融合组织满足多样化需求 | 第80-81页 |
·融合组织自主性增强并规范发展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