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菘蓝DUS测试指南研制及主要类型抗逆性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1 植物新品种保护概述第13-14页
   ·植物新品种的概念第13页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概念第13页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义第13-14页
 2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概述第14-18页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产生第14-15页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机构和相关条约第15-16页
   ·国外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第16-18页
 3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概述第18-21页
   ·植物新品种保护实施的背景第18-19页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机构第19页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第19页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现状第19-21页
 4 植物DUS测试技术研究进展第21-23页
   ·DUS测试和DUS测试指南第21-22页
   ·DUS判定的统计学方法研究第22页
   ·分子标记技术在DUS测试中的应用第22-23页
 5 菘蓝种质资源概况及抗逆性研究第23-25页
   ·菘蓝种质资源分布第23-24页
   ·不同种质菘蓝的差异研究第24-25页
   ·菘蓝的抗逆性研究第25页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菘蓝DUS测试指南的研制第27-63页
 第一节 菘蓝植物学性状一致性、稳定性与特异性的研究第27-36页
  摘要第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材料第27-29页
   ·试验方法第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5页
   ·菘蓝品种的一致性分析第29-32页
   ·性状稳定性分析第32-33页
   ·品种特异性比较第33-35页
  3 结论与讨论第35-36页
   ·菘蓝品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第35页
   ·菘蓝品种的特异性第35页
   ·DUS测试性状的筛选第35-36页
 第二节 菘蓝主要活性成分特异性分析第36-44页
  摘要第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41页
   ·材料第36页
   ·仪器与试剂第36-37页
   ·方法第37-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3页
   ·不同产地来源菘蓝叶中靛蓝、靛玉红含量第41页
   ·不同产地来源菘蓝根中R,S-告依春、多糖含量第41-4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3-44页
 第三节 菘蓝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初稿第44-63页
  1 总体技术要求第44-47页
   ·范围第44页
   ·规范性引用文件第44页
   ·术语和定义第44页
   ·符号第44-45页
   ·繁殖材料的要求第45页
   ·测试方法第45-46页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第46页
   ·分组性状第46-47页
  2 性状表第47-52页
   ·概述第47页
   ·表达类型第47页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第47页
   ·标准品种第47-52页
  3 对性状的解释第52-60页
   ·菘蓝生育阶段第52-53页
   ·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第53页
   ·涉及单个性状的解释第53-60页
  4 技术问卷第60-63页
第三章 4个主要类型菘蓝抗逆性研究第63-91页
 第一节 盐胁迫对菘蓝光合特性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第63-75页
  摘要第63-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6页
   ·材料第64页
   ·试验设计第64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4-6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6-72页
   ·盐胁迫对菘蓝生物量的影响第66-67页
   ·盐胁迫对菘蓝光合特性的影响第67-69页
   ·盐胁迫对菘蓝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69-71页
   ·盐胁迫对菘蓝根中R,S-告依春和多糖的影响第71-72页
  3 结论与讨论第72-75页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72页
   ·盐胁迫对植物叶绿素的影响第72-73页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73-74页
   ·盐胁迫与有效成分积累的关系第74页
   ·结论第74-75页
 第二节 淹水胁迫对菘蓝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第75-85页
  摘要第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5-76页
   ·材料第75页
   ·试验设计第75-76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76页
   ·数据处理第7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6-83页
   ·淹水胁迫对菘蓝受伤害叶面积比率的影响第76-77页
   ·淹水胁迫对菘蓝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第77页
   ·淹水胁迫对菘蓝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77-78页
   ·淹水胁迫对菘蓝叶中抗氧化酶的影响第78-79页
   ·淹水胁迫对菘蓝根中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第79页
   ·淹水胁迫对菘蓝叶中MDA、Pro和可溶性糖的影响第79-80页
   ·各指标的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第80-8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3-85页
 第三节 叶面喷施EBR对淹水胁迫下菘蓝相关指标的影响第85-91页
  摘要第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5-86页
   ·材料第85页
   ·试验设计第85-86页
   ·测定项目第8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6-89页
   ·EBR对菘蓝黄叶数的影响第86-87页
   ·EBR对菘蓝叶中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87页
   ·EBR对菘蓝根中ADH活性的影响第87-88页
   ·EBR对菘蓝叶中NR活性的影响第88页
   ·EBR对菘蓝叶中MDA、Pro、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88-89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9-91页
   ·EBR对植物叶中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89页
   ·EBR对植物根中ADH活性的影响第89-90页
   ·EBR对植物叶中NR活性的影响第90页
   ·EBR对植物叶中MDA、Pro、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90-91页
全文结论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1页
发表论文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Actin结合蛋白基因(GhVLN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育性恢复基因的SSR标记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