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的武汉城市圈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创新与特色 | 第17-19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 第19-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关于区域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研究 | 第19页 |
·关于分形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19-2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关于区域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研究 | 第20-21页 |
·关于分形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21-23页 |
·武汉城市圈旅游研究现状 | 第2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3-25页 |
3 区域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 | 第25-35页 |
·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空间结构 | 第25页 |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 | 第25页 |
·区域景区系统空间结构 | 第25-26页 |
·基础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 第26-30页 |
·分形理论 | 第26-28页 |
·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 第28-30页 |
·空间结构演化模式 | 第30-33页 |
·点状发展模式 | 第30-31页 |
·集聚发展模式 | 第31页 |
·多中心发展模式 | 第31-32页 |
·一体化发展模式 | 第32-33页 |
·空间结构演化驱动因子 | 第33-35页 |
·旅游资源禀赋 | 第33页 |
·旅游业发展水平 | 第33页 |
·人口空间分布 | 第33-34页 |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第34页 |
·旅游交通发展状况 | 第34页 |
·旅游发展政策 | 第34-35页 |
4 武汉城市圈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及模式 | 第35-5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5-38页 |
·研究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 第36-37页 |
·研究区A级旅游景区发展状况 | 第37-38页 |
·分析方法 | 第38-43页 |
·时间截面选择 | 第38页 |
·分形维数模型 | 第38-43页 |
·空间结构演化的分形特征 | 第43-47页 |
·优化程度逐步增强 | 第43-44页 |
·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 第44页 |
·空间集聚程度逐渐降低 | 第44-46页 |
·空间联系日益紧密 | 第46-47页 |
·空间结构演化的模式 | 第47-51页 |
·总体演化模式 | 第47-48页 |
·演化模式的区域差异 | 第48-51页 |
5 武汉城市圈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的驱动因子 | 第51-56页 |
·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1页 |
·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空间结构演化驱动因子 | 第52-54页 |
·空间结构演化模型 | 第54-56页 |
6 武汉城市圈景区系统空间结构问题及优化对策 | 第56-61页 |
·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56页 |
·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 第56-57页 |
·空间结构优化对策 | 第57-61页 |
·优化区域景区系统内部结构 | 第57-58页 |
·构建区域景区系统空间发展轴线 | 第58-59页 |
·加强区域景区系统中心城市建设 | 第59页 |
·加大区域景区系统交通网络建设 | 第59-61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主要贡献 | 第62页 |
·理论贡献 | 第62页 |
·现实贡献 | 第62页 |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表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