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YD地区上、下油砂山组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意义 | 第8-9页 |
·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选题研究思路及所用技术路线图 | 第12页 |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12页 |
·预期成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0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4-16页 |
·沉积地层特征 | 第16-17页 |
·地层对比 | 第17页 |
·研究区古气候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沉积微相 | 第20-68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20-37页 |
·物源分析 | 第37-42页 |
·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42-44页 |
·YD地区微相展布 | 第44-62页 |
·沉积体系与沉积模式 | 第62-63页 |
·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 | 第63-68页 |
第四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68-80页 |
·储集砂岩体的主要特征 | 第68-69页 |
·砂岩类型 | 第69页 |
·碎屑组分特征 | 第69-71页 |
·填隙物特征 | 第71-74页 |
·岩石结构特征 | 第74-76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76-80页 |
第五章 成岩作用 | 第80-105页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80-94页 |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 第94-95页 |
·成岩相 | 第95-98页 |
·影响成岩作用因素 | 第98-100页 |
·成岩作用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100-105页 |
认识与结论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