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 ·论文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 | 第9-10页 |
| ·现代河流碎屑锆石研究现状及研究区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 ·国内外河流碎屑锆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技术手段 | 第12-13页 |
| ·样品采集 | 第12页 |
| ·锆石阴极发光及透射光、反射光照相 | 第12-13页 |
| ·锆石 U-Pb 年龄和 Hf 同位素分析 | 第13页 |
| ·主微量元素及 Nd 同位素分析 | 第13页 |
| ·工作量 | 第13-14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0页 |
| ·额尔古纳地块 | 第14-15页 |
| ·兴安地块 | 第15-16页 |
| ·松嫩地块 | 第16-17页 |
| ·佳木斯地块 | 第17-20页 |
| 第3章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20-27页 |
| ·野外地质样品采集 | 第20-21页 |
| ·样品处理与测试 | 第21-23页 |
| ·锆石靶制作及 U-Pb 年龄测定 | 第21-22页 |
| ·Hf 同位素分析 | 第22-23页 |
| ·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测试方法 | 第23页 |
| ·全岩 Nd 同位素分析 | 第23页 |
| ·粒度分析过程 | 第23页 |
| ·分析计算原理 | 第23-27页 |
| ·U-Th-Pb 的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 ·Hf 同位素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 ·Nd 同位素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 第4章 分析结果 | 第27-36页 |
| ·河漫滩沉积物粒度分析 | 第27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27-30页 |
| ·主量元素分析 | 第27-28页 |
|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 | 第28-29页 |
| ·Nd 同位素 | 第29-30页 |
| ·嫩江河流流域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 | 第30-34页 |
| ·嫩江河流碎屑锆石特征(NJ 和 NJ-D) | 第31页 |
| ·嫩江河流碎屑锆石定年结果 | 第31-32页 |
| ·嫩江支流 U-Pb 年龄分布 | 第32-34页 |
| ·锆石 Hf 同位素的研究 | 第34-36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6-40页 |
| ·碎屑锆石 U-Pb 年龄对河漫滩沉积物物源指示 | 第36-37页 |
| ·区域地壳增生演化历史 | 第37-39页 |
| ·Sm-Nd 同位素年代学对物源的约束 | 第39-40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附表 1 嫩江河漫滩沉积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 附表 2 嫩江河漫滩碎屑锆石 U-Pb 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47-54页 |
| 附表 3 嫩江河漫滩碎屑锆石 Hf 同位素数据 | 第54-55页 |
| 附图 1 嫩江河流碎屑锆石 CL 图像(NJ) | 第55-56页 |
| 附图 2 嫩江河流碎屑锆石 CL 图像(NJ-D) | 第56-57页 |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