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草酸氧化酶基因(OxO)转化大豆成熟胚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6页
   ·大豆菌核病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菌核病的浸染过程第13-14页
     ·菌核病的致病机制第14-15页
     ·菌核病的防治第15页
   ·草酸氧化酶基因(OxO)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草酸氧化酶的主要功能第16-17页
       ·草酸氧化酶在植物抗病防御过程中的作用第16页
       ·草酸氧化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第16页
       ·草酸氧化酶在植物抗盐胁迫中的作用第16-17页
     ·草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遗传转化第17页
       ·草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第17页
       ·草酸氧化酶基因的遗传转化第17页
   ·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第17-23页
     ·农杆菌介导法第19-20页
     ·基因枪轰击法第20-21页
     ·花粉管通道法第21-22页
     ·聚乙醇(PEG)介导转化法第22-23页
     ·超声波转化法第23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3-26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2 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第26-44页
   ·材料和方法第26-30页
     ·实验材料第26-29页
       ·大豆材料第26页
       ·培养基种类及成分第26-27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7页
       ·实验使用试剂及其主要试剂的配制第27-29页
     ·实验方法第29-30页
       ·大豆种子的消毒第29页
       ·外植体的获得第29页
       ·外植体培养条件第29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胚尖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第29-30页
       ·不同基因型的胚尖诱导不定芽的比较第30页
       ·不定芽的延伸第30页
       ·不定芽生根培养基的选择第30页
       ·再生苗的移栽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9页
     ·消毒方法的选择第30-32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胚尖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第32-33页
     ·不同基因型对胚尖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第33-34页
     ·不定芽最适生根培养基的选择第34-38页
     ·再生苗的获得第38-39页
   ·讨论与小结第39-44页
     ·不同消毒剂对种子消毒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不同激素的浓度配比对不同外植体胚尖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第41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第41-42页
     ·小结第42-44页
3 根癌农杆菌介导OxO遗传转化大豆成熟胚胚尖的研究第44-68页
   ·材料和方法第44-54页
     ·实验材料第44-48页
       ·大豆品种第44页
       ·实验菌株第44页
       ·研究所用培养基种类及其配制第44-4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5-46页
       ·研究所用试剂及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6-48页
     ·实验方法第48-54页
       ·重组质粒pCAMBIA3304-OxO转化农杆菌LBA4404的PCR验证第48-49页
       ·大豆胚尖外植体的获得与预培养第49-50页
       ·根癌农杆菌的活化与侵染液的制备第50页
       ·外植体的浸染及共培养第50页
       ·不同基因型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第50页
       ·恢复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第50-51页
       ·PPT筛选浓度的确定第51页
       ·抗性芽的获得及不定根的诱导第51页
       ·抗性苗的获得与移栽第51页
       ·转基因植株的Gus组织化学染色第51-52页
       ·转基因苗的gfp荧光观察第52页
       ·转基因植株的PCR验证第52-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64页
     ·重组质粒pCAMBIA3304-OxO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404的PCR检测第54-55页
     ·PPT筛选浓度的确定第55-56页
     ·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第56-60页
       ·浸染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第56-57页
       ·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第57-58页
       ·不同基因型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第58-59页
       ·恢复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第59-60页
     ·抗性苗的获得与移栽第60-62页
     ·抗性苗的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62-63页
     ·抗性苗的gfp荧光蛋白观察第63页
     ·抗性苗的PCR验证结果第63-64页
   ·讨论与小结第64-68页
     ·预培养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第64-65页
     ·农杆菌浸染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第65-66页
     ·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第66页
     ·恢复培养和筛选方式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4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一 主要英文缩写词列表第75-76页
附录二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4质粒图谱第76-77页
附录三 DNA Marker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历第7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因子对烟草生长和茄尼醇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小麦内生真菌系统发育及生态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