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前言 | 第11页 |
·二仲丁基二硫醚的合成方法 | 第11-13页 |
·硫醇法 | 第11-12页 |
·1,3-丁二烯法 | 第12页 |
·格氏试剂法 | 第12页 |
·卤代烃法 | 第12-13页 |
·合成路线的筛选 | 第13页 |
·氯代物为原料合成二硫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三相相转移催化 | 第14-21页 |
·三相相转移催化机理 | 第15页 |
·三相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 | 第15-18页 |
·蒙脱土类 | 第16-17页 |
·聚苯乙烯类 | 第17-18页 |
·二氧化硅类 | 第18页 |
·三相相转移催化剂在含硫有机物合成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二仲丁基二硫醚的合成工艺研究 | 第23-40页 |
·前言 | 第23-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步骤 | 第2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8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25-30页 |
·催化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 第26页 |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26-27页 |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27页 |
·水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27-28页 |
·升华硫与氯代仲丁烷的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28页 |
·升华硫与硫化钠的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28-29页 |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29页 |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正交实验 | 第30-33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0页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优化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 第33页 |
·产物的表征分析 | 第33-37页 |
·气相色谱分析 | 第33-35页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 第35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36-37页 |
·合成工艺流程及三废处理 | 第37-38页 |
·合成工艺的成本核算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3 二仲丁基二硫醚合成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 第40-47页 |
·前言 | 第40-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1-42页 |
·实验步骤 | 第42页 |
·分析方法 | 第4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影响因素的排除 | 第42-43页 |
·反应时间与氯代仲丁烷的关系 | 第43-44页 |
·反应表观活化能的确定 | 第44-45页 |
·表观动力学方程的验证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4 三相相转移催化合成二仲丁基二硫醚 | 第47-61页 |
·前言 | 第47页 |
·蒙脱土类 | 第47-52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8页 |
·实验步骤 | 第48-49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49-50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0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2页 |
·季铵盐的种类对插层的影响 | 第50-51页 |
·催化合成二仲丁基二硫醚 | 第51-52页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 第52页 |
·聚苯乙烯类 | 第52-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2-53页 |
·实验步骤 | 第53-54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54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催化合成二仲丁基二硫醚 | 第54-55页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 第55页 |
·二氧化硅类 | 第55-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6页 |
·实验步骤 | 第56-57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57-5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热重分析 | 第58-5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页 |
·催化合成二仲丁基二硫醚 | 第59页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