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致谢 | 第12-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6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8-26页 |
·选题背景 | 第18-22页 |
·选题意义 | 第22-26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6-3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6-31页 |
·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 第31-32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2-36页 |
·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第二章 高校德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现状分析 | 第36-59页 |
·高校德育管理相关概念和关系的理论界定 | 第36-42页 |
·德育、高校德育和高校德育管理 | 第36-38页 |
·机制、管理机制和德育管理机制 | 第38-39页 |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39-40页 |
·德育管理、德育伦理和管理伦理 | 第40-42页 |
·高校德育管理的理论基础与主要原理 | 第42-49页 |
·德育管理的历史嬗变与发展趋势 | 第42-46页 |
·德育管理的本质属性和基本价值 | 第46-47页 |
·高校德育管理的主要原理和原则 | 第47-49页 |
·跨文化视域里高校德育管理的现实困境 | 第49-59页 |
·价值理念及取向: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困惑 | 第49-50页 |
·管理体制及控制:刚性化与柔性化的冲突 | 第50-52页 |
·管理方法及手段: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 | 第52-54页 |
·绩效评价及反馈:功利性与实效性的反差 | 第54-59页 |
第三章 高校德育管理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 | 第59-75页 |
·立足中国化与跨文化基础上的德育管理目标设计 | 第59-66页 |
·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德育管理观的指导地位 | 第59-60页 |
·引导师生追求和建构幸福和谐生活的内在要义 | 第60页 |
·选择性汲取国外高校德育管理经验的比较借镜 | 第60-63页 |
·注重数字化高校网络德育管理建设的形式创新 | 第63-65页 |
·构建一主多元、上下联动的高校德育管理体系 | 第65-66页 |
·彰显普适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德育管理理念定位 | 第66-68页 |
·“人本与全面”的德育管理定位观 | 第66-67页 |
·“科学与实效”的德育管理发展观 | 第67页 |
·“主导与先行”的德育管理功能观 | 第67-68页 |
·“整体与和谐”的全员合力育德观 | 第68页 |
·基于校园生活和工作过程的德育管理价值标准 | 第68-75页 |
·以培育“四化”人格、社会先进公民为目标 | 第68-69页 |
·以五育并举、以德为先、知行合一为尺度 | 第69-72页 |
·以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主导价值体系为核心 | 第72-73页 |
·以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 | 第73-75页 |
第四章 高校德育管理的机制构建和运行程序 | 第75-99页 |
·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构建原则 | 第75-78页 |
·人本性原则 | 第75-76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76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76-77页 |
·差异性原则 | 第77页 |
·开放性原则 | 第77-78页 |
·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体系框架 | 第78-92页 |
·决策调控机制 | 第78-80页 |
·运行协调机制 | 第80-81页 |
·监测预警机制 | 第81-82页 |
·保障动力机制 | 第82-83页 |
·考核评价机制 | 第83-90页 |
·激励约束机制 | 第90页 |
·自我教育机制 | 第90-91页 |
·整体育人机制 | 第91-92页 |
·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组织载体和运行程序 | 第92-99页 |
·组织载体 | 第92-96页 |
·运行程序 | 第96-99页 |
第五章 高校德育管理机制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第99-119页 |
·机制运行中的制度惯性和路径依赖 | 第99-105页 |
·管理制度障碍 | 第99-101页 |
·路径发展限制 | 第101-102页 |
·对策建议 | 第102-105页 |
·机制运行中的价值移位和效果悖论 | 第105-107页 |
·价值目标移位 | 第105页 |
·实施过程偏离 | 第105-106页 |
·对策建议 | 第106-107页 |
·机制运行中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 | 第107-112页 |
·党政关系不顺 | 第108-110页 |
·部门协调不力 | 第110页 |
·对策建议 | 第110-112页 |
·机制运行中的利益诱致和资源整合 | 第112-119页 |
·利益诱致乏力 | 第112-113页 |
·资源整合欠佳 | 第113-114页 |
·对策建议 | 第114-11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2页 |
·总结 | 第119-120页 |
·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7页 |
附录 1: 高校德育管理工作现状调查问卷 | 第127-130页 |
附录 2: 高校德育管理工作现状调查访谈提纲 | 第130-131页 |
附录 3: 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德育管理之辅导员队伍状况统计表 | 第131-132页 |
附录 4: 安徽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调查表 | 第132-134页 |
附录 5: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队伍情况统计表 | 第134-137页 |
读博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第137-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