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施工控制--无应力状态法理论与应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斜拉桥的发展概述 | 第12-15页 |
·斜拉桥结构简述 | 第12页 |
·斜拉桥的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斜拉桥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斜拉桥施工控制 | 第15-17页 |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2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确定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的计算方法 | 第22-30页 |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 | 第22-23页 |
·概述 | 第22页 |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原则 | 第22页 |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方法 | 第22-23页 |
·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 | 第23-29页 |
·概述 | 第23-24页 |
·正装计算法 | 第24页 |
·倒拆计算法 | 第24-27页 |
·倒拆—正装迭代计算法 | 第27-28页 |
·正装迭代法 | 第28-29页 |
·无应力状态法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无应力状态法理论 | 第30-60页 |
·能量原理 | 第30-33页 |
·虚位移原理 | 第30-31页 |
·最小势能原理 | 第31-33页 |
·几何线性分阶段成桥状态平衡方程 | 第33-38页 |
·平面梁单元 | 第33-37页 |
·空间梁单元 | 第37-38页 |
·几何非线性分阶段成桥状态平衡方程 | 第38-41页 |
·平面杆单元 | 第38-41页 |
·无应力状态法理论 | 第41-47页 |
·无应力状态法原理一 | 第42页 |
·无应力状态法原理二 | 第42-44页 |
·无应力状态量 | 第44-47页 |
·算例 | 第47-59页 |
·工程概述 | 第47-49页 |
·成桥目标状态确定 | 第49-51页 |
·施工各阶段理想状态确定 | 第51-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无应力状态法与其它施工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 第60-89页 |
·混凝土的徐变、收缩 | 第60-61页 |
·混凝土的徐变、收缩概述 | 第60页 |
·SCDS有限元软件收缩徐变效应计算 | 第60-61页 |
·无应力状态法在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 | 第61-70页 |
·无应力状态法确定施工过程的各个理想状态 | 第62-67页 |
·无应力状态法收敛分析研究 | 第67-70页 |
·倒拆法在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 | 第70-79页 |
·倒拆法确定施工过程的各个理想状态 | 第70-76页 |
·倒拆法收敛分析研究 | 第76-79页 |
·正装迭代法在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 | 第79-85页 |
·正装迭代法确定施工过程的各个理想状态 | 第79-82页 |
·正装迭代法收敛分析研究 | 第82-85页 |
·三种施工计算方法的实质 | 第85-86页 |
·工程界对无应力状态法理论容易引起的误解 | 第86-87页 |
·误解1:无应力状态法实际桥梁中无法应用 | 第86-87页 |
·误解2:混凝土斜拉桥成桥状态与施工过程有关 | 第87页 |
·误解3:无应力状态法属于开环控制 | 第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5章 无应力状态法在其它工程中的应用 | 第89-108页 |
·工程背景 | 第90-92页 |
·工程概况 | 第90-91页 |
·施工概述 | 第91-92页 |
·无应力状态法在并行作业中的应用 | 第92-99页 |
·理论依据 | 第92-93页 |
·吊装桥面板与斜拉索调索并行作业 | 第93-94页 |
·吊机前移与斜拉索调索并行作业 | 第94-96页 |
·斜拉桥大范围同时调索技术 | 第96-98页 |
·本节结语 | 第98-99页 |
·无应力状态法在钢绞线斜拉索施工中的应用 | 第99-107页 |
·引言 | 第99-100页 |
·单根钢绞线张拉力求解步骤 | 第100页 |
·悬链线索元平衡方程建立 | 第100-103页 |
·钢绞线张拉力的确定 | 第103-105页 |
·算例 | 第105-106页 |
·本节结语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附录 | 第115-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