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第2章 生物滞留设施净化道路径流中污染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27页 |
| ·道路径流雨水水质情况 | 第13-15页 |
| ·生物滞留设施概述 | 第15-16页 |
| ·影响生物滞留设施去除氮磷效果的因素 | 第16-21页 |
| ·pH值 | 第17页 |
| ·温度 | 第17-18页 |
| ·设施的渗透能力 | 第18页 |
| ·水力停留时间 | 第18-19页 |
| ·雨前干燥期 | 第19页 |
| ·进水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 | 第19页 |
| ·填料的性能 | 第19-21页 |
| ·植物的选择 | 第21页 |
| ·国内外利用生物滞留设施去除氮磷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除磷现状 | 第21-22页 |
| ·除氮现状 | 第22页 |
| ·国内外对生物滞留设施去除氮磷效果的改进 | 第22-27页 |
| ·提高氮去除率的研究 | 第23-24页 |
| ·国内外关于提高磷去除率的改进 | 第24-27页 |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 ·双层填料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方法 | 第27页 |
| ·填料的优选方法 | 第27-29页 |
| ·填料吸附磷的动力学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填料对磷吸附饱和后的等温释放实验 | 第28-29页 |
| ·双层填料结构的生物滞留设施去除氮磷的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 ·实验设计和安排 | 第29-30页 |
| ·实验用水 | 第30页 |
| ·取样和水样保存方法 | 第30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0-32页 |
| 第4章 双层填料生物滞留设施结构的设计 | 第32-43页 |
| ·双层填料生物滞留设施的结构 | 第32-33页 |
| ·填料的优选 | 第33-39页 |
| ·可用于生物滞留设施的填料 | 第33-34页 |
| ·基于除磷效果的填料优选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 ·装置蓄水层的设计 | 第39页 |
| ·有机覆盖层的设计 | 第39-40页 |
| ·种植土层及植被的选择 | 第40-41页 |
| ·填料层的设计 | 第41页 |
| ·沙滤层和砾石排水层的设计 | 第41-43页 |
| 第5章 生物滞留设施优化研究结果分析 | 第43-52页 |
| ·双层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对磷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43-46页 |
| ·设施的除磷效果 | 第43-44页 |
| ·填料的种类对设施去除磷的影响研究 | 第44页 |
| ·反应介质厚度对总磷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双层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对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46-52页 |
| ·双层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 ·设施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47-49页 |
| ·设施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49-50页 |
| ·径流雨水进水污染物浓度对设施去除氮的影响 | 第50页 |
| ·填料的种类对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6章 生物滞留设施在道路雨水利用工程中的应用 | 第52-61页 |
| ·传统的城市道路雨水规划所面临的问题 | 第52页 |
| ·各种生物滞留措施的适用范围 | 第52-53页 |
| ·道路绿化设计的改造 | 第53-61页 |
| ·道路绿带的改造 | 第54-56页 |
| ·行道树绿带改造为多功能树池的设计 | 第56-58页 |
| ·路侧绿带改建成下凹式雨水花园的设计 | 第58页 |
| ·交通岛绿地的改造 | 第58-59页 |
| ·停车场绿地的改建 | 第59-61页 |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4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建议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5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