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多倍体的研究 | 第10-15页 |
·鱼类自然多倍体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倍体鱼类的形成机制 | 第11-12页 |
·多倍体鱼类的诱导方法 | 第12-15页 |
2. 三倍体染色体组遗传稳定性 | 第15页 |
3. 染色体核型、带型分析 | 第15-17页 |
·染色体核型 | 第15-16页 |
·Ag-NORs | 第16页 |
·CMA3/DA/DAPI 三重荧光染色 | 第16页 |
·FISH 荧光原位杂交 | 第16-17页 |
4. 泥鳅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不同倍性泥鳅杂交后代染色体组稳定性的研究 | 第20-3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2页 |
·材料 | 第20页 |
·方法 | 第20-22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2-36页 |
·不同杂交组合杂交后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 | 第22-23页 |
·正反杂交三倍体泥鳅不同发育阶段倍率变化及染色体数目组成 | 第23-26页 |
·正反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单个胚胎的染色体组成 | 第26-29页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29-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杂交三倍体泥鳅的倍率变化及染色体组成 | 第36页 |
·非整倍体泥鳅的存活及产生的原因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杂交三倍体泥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 第38-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8页 |
·亲鱼的采集 | 第38-41页 |
·人工催产及授精 | 第38-39页 |
·幼鱼培育 | 第39页 |
·染色体标本制备 | 第39页 |
·银染(Ag-NORs) | 第39页 |
·CMA3/DA/DAPI 三重荧光染色 | 第39页 |
·5.8S+28SrDNA 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 | 第39-41页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 | 第41-45页 |
·杂交后代三倍体的 Ag-NORs 及核型 | 第41-43页 |
·CMA3/DA/DAPI 三重荧光染色 | 第43-44页 |
·5.8S+28S rDNA-FISH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