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移动感知相关理论 | 第15-27页 |
·移动感知的概念 | 第15-19页 |
·感知规模 | 第15-17页 |
·感知模式 | 第17-19页 |
·移动感知体系结构 | 第19-20页 |
·移动感知实现过程 | 第20-22页 |
·移动感知与智能交通 | 第22-23页 |
·智能手机在移动感知上的应用 | 第23-26页 |
·三轴加速计 | 第24-25页 |
·GPS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监测个人交通方式的一种能量有效的移动感知框架 | 第27-39页 |
·系统框架 | 第27-30页 |
·数据库系统 | 第28-30页 |
·采样调节 | 第30页 |
·理论建模 | 第30-37页 |
·历史轨迹建模 | 第30-33页 |
·个人信誉机制建模 | 第33-34页 |
·匹配预测 | 第34-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技术方案 | 第39-55页 |
·基于移动感知的个体交通行为监测 | 第39-46页 |
·利用三轴加速计进行个体交通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40-42页 |
·个体交通行为感知数据特征提取与处理 | 第42-44页 |
·地理位置信息与个体实时交通方式数据的融合 | 第44-46页 |
·三轴加速计、GPS 的运用 | 第46-54页 |
·三轴加速计的运用 | 第46-50页 |
·GPS 的运用 | 第50-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