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次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29页 |
·快速发展的通信网络 | 第13-14页 |
·通信网络的组成 | 第14-16页 |
·主干网 | 第14-15页 |
·城域网 | 第15页 |
·接入网 | 第15-16页 |
·接入网的“光进铜退” | 第16-19页 |
·无源光网络的种类 | 第19-26页 |
·时分复用PON(TDM PON) | 第19-21页 |
·波分复用PON(WDM PON) | 第21-22页 |
·光码分复用PON(OCDMA PON) | 第22-23页 |
·副载波复用PON(SCM PON) | 第23-24页 |
·正交频分复用PON(OFDM PON) | 第24-25页 |
·各种PON的比较 | 第25-26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6-27页 |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7-29页 |
2 无源光网络中的一些研究热点 | 第29-41页 |
·引言 | 第29页 |
·无源光网络的升级 | 第29-34页 |
·无源光网络升级的背景 | 第29-31页 |
·现有的一些无源光网络升级方法 | 第31-34页 |
·升级方法总结讨论 | 第34页 |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上行再调制 | 第34-37页 |
·透明光用户单元(Colorless ONU) | 第34-35页 |
·现有的Colorless ONU解决方案 | 第35-36页 |
·上行再调制 | 第36-37页 |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广播组播功能 | 第37-39页 |
·广播与组播 | 第37-38页 |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中的广播与组播 | 第38-39页 |
·交调制的广播信号 | 第39页 |
·三类问题的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基于正交调制的无源光网络升级 | 第41-57页 |
·引言 | 第41页 |
·交调制技术 | 第41-44页 |
·基于DPSK的无源光网络升级方案 | 第44-48页 |
·应用DPSK的无源光网络升级结构 | 第44-45页 |
·实验系统构建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48页 |
·基于PoLSK的无源光网络升级方案 | 第48-52页 |
·应用PolSK的无源光网络升级结构 | 第48-49页 |
·实验系统构建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交调制在无源光网络升级中的应用探讨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线路编码在无源光网络升级与上行再调制中的应用 | 第57-91页 |
·引言 | 第57页 |
·线路编码 | 第57-62页 |
·应用线路编码实现无源光网络的逐步升级 | 第62-72页 |
·低频压制的线路编码在无源光网络升级中的应用 | 第62-65页 |
·基于线路编码的无源光网络逐次升级 | 第65-67页 |
·实验仿真 | 第67-69页 |
·仿真测试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PON逐次升级例举 | 第71-72页 |
·应用线路编码实现速率可调的上行再调制无源光网络 | 第72-86页 |
·线路编码的频率特性在上行再调制中的应用 | 第72-76页 |
·基于线路编码的速率适应再调制无源光网络 | 第76-77页 |
·仿真与实验测试结果 | 第77-82页 |
·基于RSOA的线路编码再调制 | 第82-85页 |
·各种上下行速率下的线路码型切换 | 第85-86页 |
·线路编码码型选择 | 第86-88页 |
·线路编码的优缺点及应该用范围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5 应用正交调制与线路编码实现再调制无源光网络的广播组播功能 | 第91-119页 |
·引言 | 第91页 |
·IRZ-MANCHESTER码附加DPSK信号实行广播功能的再调制WDM PON | 第91-103页 |
·ASK光信号上DPSK信号的解调 | 第91-94页 |
·IRZ-Manchester码 | 第94-96页 |
·IRZ-Manchester码附加DPSK信号的WDM PON | 第96-97页 |
·实验系统构建 | 第97-98页 |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98-103页 |
·INVERSE PPM附加POLSK信号实现组播功能的再调制WDM PON | 第103-116页 |
·ASK光信号附加PolSK信号 | 第103-105页 |
·Inverse PPM | 第105-107页 |
·Inverse PPM附加PolSK信号的WDM PON | 第107-108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08-110页 |
·实验系统构建 | 第110-111页 |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111-116页 |
·IRZ-MANCHESTER码与INVERSE PPM的比较 | 第116-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本论文工作内容的总结 | 第119-120页 |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3页 |
作者简历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