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图目录 | 第13-15页 |
表目录 | 第15-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6页 |
本章摘要 | 第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网络拥塞控制 | 第18-22页 |
·网络拥塞含义 | 第18-19页 |
·网络拥塞产生原因 | 第19-20页 |
·网络拥塞控制目的和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异构网络拥塞控制面临的挑战 | 第21-2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4-26页 |
第2章 TCP/IP拥塞控制机制 | 第26-38页 |
本章摘要 | 第26页 |
·引言 | 第26-28页 |
·基于路由器的IP拥塞控制算法 | 第28-31页 |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原理 | 第28-29页 |
·典型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 第29-31页 |
·基于源端的TCP拥塞控制算法 | 第31-35页 |
·TCP拥塞控制原理 | 第31-34页 |
·典型TCP拥塞控制算法 | 第34-35页 |
·仿真平台介绍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异构网络下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研究 | 第38-52页 |
本章摘要 | 第38页 |
·引言 | 第38-40页 |
·异构网络模型建模 | 第40-42页 |
·异构网络TCP/IP行为模型 | 第40-42页 |
·二态马尔科夫错误模型 | 第42页 |
·NRAQM算法描述 | 第42-47页 |
·入队模块 | 第44页 |
·更新模块 | 第44-46页 |
·丢弃模块 | 第46页 |
·出队模块 | 第46-47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7-51页 |
·参数γ对算法性能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AQM算法性能比较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异构网络下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研究 | 第52-67页 |
本章摘要 | 第52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TCP VEGAS算法介绍 | 第53-56页 |
·异构网络环境下TCP VEGAS算法面临的问题 | 第56-57页 |
·RTT估计问题 | 第56页 |
·公平性问题 | 第56-57页 |
·TCP VEGAS+改进算法 | 第57-62页 |
·带宽估计算法 | 第57-59页 |
·参数调整算法 | 第59-61页 |
·丢包区分算法 | 第61-62页 |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62-66页 |
·情形一——不同无线链路误码率下性能比较 | 第63-64页 |
·情形二——不同TCP流共存下性能比较 | 第64-65页 |
·情形三——非对称性网络下性能比较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异构网络环境下缓存区容量影响研究 | 第67-78页 |
本章摘要 | 第67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缓存区容量设置规则 | 第68-72页 |
·经验法则(Bandwidth-delay product discipline) | 第68-70页 |
·平方根法则(Square-root discipline) | 第70-72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2-77页 |
·情形1——低负载异构网络下性能比较 | 第73-74页 |
·情形2——高负载异构网络下性能比较 | 第74-75页 |
·情形3——长数据流和短数据流共存下性能比较 | 第75-76页 |
·实验总结和讨论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1页 |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研究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参与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