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新颖的宽频微带天线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 2 微带天线基本理论 | 第13-25页 |
| ·微带线特性 | 第13-14页 |
| ·微带天线分类 | 第14页 |
| ·微带天线辐射原理 | 第14-15页 |
| ·微带天线基本分析方法 | 第15-20页 |
| ·传输线模型(TLM)法 | 第15-18页 |
| ·腔模分析法 | 第18-20页 |
| ·有限元法 | 第20页 |
| ·微带天线馈电方法 | 第20-22页 |
| ·同轴线馈电 | 第20-21页 |
| ·微带线馈电 | 第21-22页 |
| ·临近耦合馈电 | 第22页 |
| ·缝隙耦合馈电 | 第22页 |
| ·微带天线宽频带技术 | 第22-24页 |
| ·增加基片厚度 | 第23页 |
| ·采用有耗介质 | 第23页 |
| ·降低基板介电常数 | 第23-24页 |
| ·开槽技术 | 第24页 |
| ·采用阻抗匹配 | 第24页 |
| ·采用寄生贴片谐振 | 第24页 |
| ·微带天线高增益技术 | 第24页 |
| ·贴片上覆盖高介电常数介质 | 第24页 |
| ·接地板开槽 | 第24页 |
| ·增加反射面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微带单极子UWB天线的设计分析 | 第25-35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传统微带单极子UWB天线设计 | 第25-27页 |
| ·介质基板的选择 | 第25页 |
| ·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 ·仿真性能分析 | 第26-27页 |
| ·带宽和增益改进型UWB设计 | 第27-29页 |
| ·结构改进 | 第27-28页 |
| ·仿真性能分析 | 第28-29页 |
| ·具有两个带陷功能的UWB天线设计 | 第29-34页 |
| ·带陷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 ·仿真性能分析 | 第30-32页 |
| ·测量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60GHZLTCC微带天线单元设计 | 第35-45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LTCC制成技术 | 第35-36页 |
| ·传统的反向微带馈电后向腔体缝隙天线 | 第36-38页 |
| ·反向微带馈电SICBS天线 | 第38-41页 |
| ·结构设计 | 第38-39页 |
| ·性能分析 | 第39-41页 |
| ·反向微带馈电SICBS天线伴随寄生贴片 | 第41-44页 |
| ·结构改进 | 第41-42页 |
| ·性能分析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60GHZLTCC天线阵列和实验测量 | 第45-54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阵列结构 | 第45-50页 |
| ·天线阵整体结构图 | 第45-47页 |
|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 | 第47页 |
| ·微带到微带过渡结构 | 第47-49页 |
| ·微带到共面波导(CPW)过渡结构 | 第49-50页 |
| ·60GHz天线测量系统 | 第50-52页 |
| ·测量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6 总结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和投稿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