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逻辑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拉动生产方式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精益生产概述 | 第14-15页 |
·拉动生产方式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拉动生产方式的概念 | 第15页 |
·库存超市拉动系统 | 第15-16页 |
·顺序拉动系统 | 第16页 |
·库存超市与顺序拉动混合系统 | 第16页 |
·看板管理 | 第16-18页 |
·看板管理的概念 | 第16页 |
·看板的分类 | 第16-17页 |
·看板的工作步骤 | 第17-18页 |
·拉动生产方式的支撑体系 | 第18-21页 |
·现场支撑 | 第18-19页 |
·质量支撑 | 第19-20页 |
·设备支撑 | 第20-21页 |
·拉动生产方式的应用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应用现状 | 第21-22页 |
·文献综述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LT公司生产系统分析和支撑体系策略 | 第25-42页 |
·LT公司概况 | 第25页 |
·生产订单特点及工艺流程分析 | 第25-26页 |
·生产订单特点 | 第25-26页 |
·工艺流程 | 第26页 |
·生产系统现状分析 | 第26-30页 |
·主计划流程和生产方式 | 第26-28页 |
·基于ERP系统的主计划流程 | 第26-27页 |
·主计划流程和生产方式 | 第27-28页 |
·车间布局 | 第28-29页 |
·现状总结和实现混合拉动的意义 | 第29-30页 |
·支撑体系评估与策略 | 第30-41页 |
·现场支撑 | 第30-36页 |
·现行5S制度 | 第30-32页 |
·现行5S制度评估与优化策略 | 第32-36页 |
·质量支撑 | 第36-38页 |
·设备支撑 | 第38-41页 |
·TPM的评估指标——OEE | 第38-39页 |
·TIN推行策略 | 第39-40页 |
·SMED现状 | 第40-41页 |
·SMED策略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LT公司混合拉动系统策略 | 第42-48页 |
·混合拉动系统策略 | 第42-44页 |
·主计划流程策略 | 第42页 |
·混合拉动生产方式策略 | 第42-44页 |
·车间布局改善拉动存货区的设置 | 第44页 |
·石板策略 | 第44-46页 |
·石板张数计算与拉动存货区的库存水平计算 | 第44-46页 |
·超市拉动方式的看板计算与拉动存货区库存水平计算 | 第44-46页 |
·顺序拉动方式的看板计算与拉动存货区的库存水平计算 | 第46页 |
·看板作业的一些规则 | 第46页 |
·支撑体系补允策略—员工技能矩阵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混合拉动系统策略仿真 | 第48-60页 |
·Flexsim仿真软件基础知识 | 第48-51页 |
·Flexsim仿真软件介绍 | 第48页 |
·Flexsim软件的主要特点 | 第48-49页 |
·术语介绍 | 第49-51页 |
·看板拉动系统仿真模型 | 第51-55页 |
·看板策略的模型 | 第51页 |
·看板策略的模型建立过程 | 第51-54页 |
·看板策略的模型运行 | 第54-55页 |
·仿真结论及优化思路 | 第55-58页 |
·仿真结论 | 第55-56页 |
·模型的优化思路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总结与局限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