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英文缩略语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38页
 综述一 抑郁症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第13-24页
  1 抑郁症概述第13-18页
  2 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第18-20页
  3 问题与展望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4页
 综述二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第24-32页
  1 古代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第24-25页
  2 现代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第25-27页
  3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第27-29页
  4 问题与展望第29页
  参考文献第29-32页
 综述三 甘丙肽、甘丙肽受体与抑郁症的关系第32-38页
  1 抑郁症发病机制-单胺假说为主第32页
  2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和局限性第32页
  3 新型抗抑郁药的神经肽方法第32页
  4 甘丙肽和甘丙肽受体第32-33页
  5 甘丙肽和抑郁症第33-35页
  6 问题与展望第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前言第38-40页
第二部分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第40-109页
 引言第40-41页
 病例筛选图第41-42页
 研究方案流程图第42-43页
 治疗方案图第43-44页
 临床资料第44-50页
  1 研究对象第44-46页
  2 研究方法第46页
  3 实施步骤第46-50页
 研究结果第50-102页
  1 病例纳入情况第50页
  2 —般资料情况第50-51页
  3 各证型基线资料比较第51-54页
  4 疗效分析第54-89页
  5 安全性分析第89-90页
  6 依从性分析第90-91页
  7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靶症状的提取第91-92页
  8 中药复方干预后各证型证候演变特征第92-102页
 讨论第102-107页
  1 抑郁症的发病特点第102-103页
  2 逍遥散、归脾汤、血府逐瘀汤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第103-104页
  3 逍遥散、归脾汤、血府逐瘀汤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第104-106页
  4 逍遥散、归脾汤、血府逐瘀汤治疗抑郁症靶症状的提取第106-107页
 结论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09页
第三部分 中药复方对抑郁症患者血浆甘丙肽水平的影响第109-122页
 引言第109-110页
 对象和方法第110-113页
  1 研究对象第110-111页
  2 研究方法第111-113页
 研究结果第113-118页
  1 研究组一般情况均衡性比较第113页
  2 抑郁症患者血浆甘丙肽水平变化第113-115页
  3 抑郁症血浆甘丙肽水平的相关性因素第115-116页
  4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Gal水平、HAMD评分变化第116-118页
 讨论第118-120页
 结论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2页
结语第122-123页
 1 研究创新点第122页
 2 问题与展望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个人简历第124-125页
附录第125-126页
 附表一第125页
 附表二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溃宁抑制和逆转溃疡性结肠炎不典型增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下一篇:770例甲型H1N1流感证候统计分析及其与内伤病证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