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工业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及应用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0页 |
·选题背景 | 第15-18页 |
·温室效应加剧 | 第15-16页 |
·国家低碳发展战略要求 | 第16-17页 |
·造纸工业碳减排压力日益增大 | 第17-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国际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发展现状 | 第18-25页 |
·国家层面 | 第19-20页 |
·组织层面 | 第20-22页 |
·项目层面 | 第22-23页 |
·产品层面 | 第23-25页 |
·碳排放量量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造纸工业碳排放量核算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8-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创新点 | 第28-29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山东省造纸工业现状调研 | 第30-44页 |
·调查方法 | 第30页 |
·调查内容 | 第30-31页 |
·调查结果 | 第31-38页 |
·造纸工业产能产量情况 | 第31-34页 |
·造纸工业纸浆原料结构 | 第34-35页 |
·造纸工业产品结构 | 第35-36页 |
·造纸工艺技术 | 第36-38页 |
·制浆过程 | 第36-38页 |
·抄造过程 | 第38页 |
·山东省造纸工业发展现状评价 | 第38-44页 |
·工艺技术水平 | 第38-39页 |
·山东省造纸工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 第39-41页 |
·山东省造纸工业废弃物产生排放水平 | 第41-44页 |
·废水 | 第41-42页 |
·废气 | 第42-43页 |
·固体废物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造纸工业碳排放量核算 | 第44-56页 |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44页 |
·系统边界与内容 | 第44-46页 |
·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 第46-50页 |
·温室气体核算类型 | 第46-47页 |
·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方法 | 第47-50页 |
·数据收集与分配原则 | 第50-53页 |
·数据来源 | 第50页 |
·分配原则 | 第50页 |
·数据收集 | 第50-53页 |
·制浆子系统数据收集 | 第50-53页 |
·抄造纸子系统数据收集 | 第53页 |
·造纸工业碳排放核算结果 | 第53-56页 |
第四章 造纸工业不同工艺和产品的碳排放系数的确定 | 第56-65页 |
·制浆子系统碳排放系数 | 第56-60页 |
·制浆子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 | 第56-58页 |
·制浆子系统碳排放系数 | 第58-60页 |
·抄造子系统碳排放系数 | 第60-63页 |
·抄造子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 | 第60-62页 |
·抄造子系统碳排放系数 | 第62-63页 |
·基于碳排放系数的造纸工业碳排放核算方法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实例研究 | 第65-69页 |
·企业碳排放 | 第65-67页 |
·企业概况 | 第65页 |
·企业数据收集 | 第65-66页 |
·分碳排放源核算结果与碳排放系数法核算结果 | 第66-67页 |
·山东省造纸工业碳排放核算与评价 | 第67-69页 |
·排放系数的选定 | 第67-68页 |
·碳排放结果与评价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9-73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