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0页 |
·土壤石油污染危害 | 第14-15页 |
·多环芳烃的累积和环境毒性 | 第15-18页 |
·多环芳烃的概述 | 第15-17页 |
·多环芳烃的环境毒性 | 第17-18页 |
·芘的结构、降解微生物和降解途径 | 第18-27页 |
·芘的结构 | 第18-19页 |
·芘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 第19-20页 |
·降解芘的微生物 | 第20-21页 |
·细菌对芘的降解途径 | 第21-24页 |
·细菌芘降解途径中的酶系 | 第24-27页 |
·起始双加氧酶 | 第25页 |
·邻苯二酚双加氧酶 | 第25-27页 |
·单加氧酶酶系 | 第27页 |
·多环芳烃降解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7-29页 |
·降解基因和质粒的关系 | 第27-28页 |
·降解基因克隆的一般程序 | 第28页 |
·降解基因的表达及调节 | 第28-29页 |
·本实验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芘降解菌的筛选、分离、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 第30-40页 |
·材料 | 第30-31页 |
·石油污染土壤样品采集 | 第30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培养基 | 第30-31页 |
·PCR引物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3页 |
·菌种分离与保藏 | 第31页 |
·表型特征鉴定 | 第31-32页 |
·菌落形态观察 | 第31页 |
·细胞的形态观察 | 第31-32页 |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2-33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32页 |
·PCR 扩增 | 第32-33页 |
·16S rDNA测序及同源性比较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芳香烃化合物芘降解菌的筛选与分离 | 第33-34页 |
·形态观察 | 第34-35页 |
·菌落形态观察 | 第34页 |
·菌株形态观察结果 | 第34页 |
·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 第34-35页 |
·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35-39页 |
·电泳检测 | 第35-36页 |
·PCR产物的测序结果 | 第36-37页 |
·B2菌株的16S rDNA序列比对 | 第37页 |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芘降解菌 B2 的生长条件优化 | 第40-46页 |
·材料 | 第40-41页 |
·菌种 | 第40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0页 |
·培养基 | 第40-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41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41页 |
·正交实验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菌株 B2 降解芘的条件优化 | 第46-50页 |
·材料 | 第46页 |
·菌种 | 第46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6页 |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培养基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47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46页 |
·芘降解率测定方法 | 第46-47页 |
·正交设计优化降解条件 | 第47页 |
·数据分析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正交设计优化实验 | 第47-48页 |
·DPS数据处理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假单胞菌 B2 中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 | 第50-63页 |
·材料 | 第50-51页 |
·菌种 | 第50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50页 |
·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丙酮法提取菌体DNA所需试剂 | 第51页 |
·PCR引物 | 第51页 |
·分析软件 | 第51页 |
·方法 | 第51-56页 |
·Pseudomonas sp.B2菌株中C23O活性检测 | 第51-52页 |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定位 | 第52页 |
·Pseudomonas sp.B2 菌株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52-53页 |
·Pseudomonas sp.B2 菌株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扩增 | 第53-54页 |
·PCR 产物的克隆 | 第54-55页 |
·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54页 |
·连接反应 | 第54-55页 |
·转化 | 第55页 |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 | 第55页 |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克隆鉴定与序列分析 | 第55-56页 |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活性检测 | 第56页 |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定位 | 第56页 |
·Pseudomonas sp.B2 菌株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56-57页 |
·Pseudomonas sp.B2 菌株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扩增 | 第57页 |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克隆鉴定与序列分析 | 第57-62页 |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克隆鉴定 | 第57-59页 |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表达及功能研究 | 第63-71页 |
·材料 | 第63页 |
·试剂 | 第63页 |
·用于表达的引物 | 第63页 |
·提取质粒试剂 | 第63页 |
·方法 | 第63-66页 |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待表达基因片段的 PCR 扩增及克隆 | 第63-64页 |
·SDS 碱裂解法制备质粒 DNA | 第64-65页 |
·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转化 | 第65页 |
·目的基因在 E.coli DH5α 中的诱导表达 | 第65页 |
·重组蛋白的定量检测 | 第65-66页 |
·重组蛋白的 SDS-PAGE 电泳检测 | 第66页 |
·表达产物的活性分析 | 第6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0页 |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待表达基因片段的 PCR 扩增及克隆 | 第66页 |
·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转化 | 第66-68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67-68页 |
·蛋白质的定量 | 第68页 |
·重组蛋白的 SDS-PAGE 电泳检测 | 第68-69页 |
·表达产物的活性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申请专利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