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章太炎诗文创作及人格精神的魏晋渊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遵魏晋之笔" | 第12-34页 |
第一节 高古的大文学观 | 第12-16页 |
第二节 对魏晋论体文的推崇及复古求变的学术蕲向 | 第16-21页 |
第三节 章氏政论文与魏晋论体文之逻辑相似性 | 第21-34页 |
一、重视概念界定与辨名析理 | 第22-25页 |
二、二难推理的熟练运用 | 第25-30页 |
三、归谬法的灵活运用 | 第30-34页 |
第二章 "略本锺嵘之论" | 第34-53页 |
第一节 锺嵘《诗品》与章太炎诗歌理论的共通之处 | 第34-41页 |
一、诗歌发生论:从"感物"到"感概" | 第34-37页 |
二、诗歌创作论:诗主情性,反对用典 | 第37-39页 |
三、诗美理想:风力论 | 第39-41页 |
第二节 章太炎诗歌创作的魏晋渊源 | 第41-53页 |
一、对魏晋诗歌词语的吸收与借鉴 | 第41-47页 |
二、对魏晋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化用 | 第47-49页 |
三、对魏晋六朝人物典故的运用 | 第49-53页 |
第三章 遥承魏晋的士人精神 | 第53-62页 |
第一节 激烈刚正的生命情怀 | 第53-58页 |
第二节 追怀魏晋前贤的独特心境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附录:《章太炎全集》句读辨析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