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25页 |
|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处理现状 | 第9-24页 |
| ·硝基苯类化合物及2,4-DNT简介 | 第9-10页 |
| ·2,4-DNT对地下水污染简介 | 第10页 |
| ·硝基苯类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技术 | 第10-14页 |
| ·DNT生物降解机制探索 | 第14-18页 |
| ·共代谢降解研究 | 第18-19页 |
| ·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19-22页 |
| ·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22-23页 |
| ·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 | 第23-24页 |
|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 ·菌种来源 | 第25页 |
|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用培养基的配制 | 第26-27页 |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7-29页 |
| ·菌体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27页 |
| ·2,4-DNT浓度的测定及标准曲线绘制 | 第27-28页 |
| ·离子浓度的测定 | 第28页 |
| ·TOC浓度的测定 | 第28页 |
| ·16S rDNA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 | 第28页 |
|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 第28-29页 |
| ·LC-MS检测中间产物 | 第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 ·菌株的筛选分离 | 第29页 |
| ·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和菌悬液的制备 | 第29-30页 |
|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 第30页 |
| ·高效降解菌的染色及菌种鉴定 | 第30页 |
| ·高效降解菌降解条件优化 | 第30-31页 |
|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 ·微生物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 ·不同共代谢基质条件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步骤 | 第32-33页 |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56页 |
|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 第33-36页 |
| ·革兰氏染色结果 | 第34页 |
| ·菌株形态表征及菌种鉴定 | 第34-36页 |
| ·优化高效降解菌的降解条件 | 第36-42页 |
| ·不同初始浓度对降解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优化温度条件 | 第37-39页 |
| ·优化pH值 | 第39-41页 |
| ·共基质作用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总结 | 第42页 |
| ·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42-49页 |
| ·低温条件下不同2,4-DNT浓度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42-44页 |
| ·不同pH条件下酶降解动力学方程 | 第44-46页 |
| ·不同碳源共代谢的微生物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 ·不同基质共代谢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47-48页 |
| ·总结 | 第48-49页 |
| ·中间产物鉴定及降解机理初探 | 第49-56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图 | 第49-51页 |
| ·TOC图结果分析 | 第51页 |
| ·离子色谱图 | 第51-52页 |
| ·LC-MS图谱分析 | 第52-55页 |
| ·总结 | 第55-56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6页 |
| ·建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