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宽带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宽带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机理、技术指标和分析方法 | 第13-24页 |
|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工作机理 | 第13页 |
|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 | 第13-15页 |
|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网络分析 | 第15-24页 |
| ·定向耦合器的一般特征 | 第15-18页 |
| ·单节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分析 | 第18-21页 |
|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定向性分析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耦合带状线的综合 | 第24-33页 |
| ·窄边耦合带状线 | 第24-28页 |
| ·窄边耦合带状线的分析 | 第24-26页 |
| ·窄边耦合带状线的综合 | 第26-28页 |
| ·宽边耦合带状线 | 第28-29页 |
| ·宽边耦合带状线的分析 | 第28-29页 |
| ·宽边耦合带状线的综合 | 第29页 |
| ·交错耦合带状线 | 第29-33页 |
| 第四章 非对称多节耦合带状线定向耦合器的综合 | 第33-42页 |
| ·非对称多节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综合 | 第33-42页 |
| ·综合的一般流程 | 第33-35页 |
| ·综合程序说明和演示 | 第35-36页 |
| ·设计综述 | 第36-41页 |
| ·设计总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非对称渐变耦合带状线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 第42-52页 |
| ·一般理论 | 第42-44页 |
| ·非对称切比雪夫高通定向耦合器的综合 | 第44-49页 |
| ·综合流程 | 第44-45页 |
| ·设计实现 | 第45-48页 |
| ·数据分析 | 第48-49页 |
| ·任意弱耦合渐变耦合器的设计 | 第49-52页 |
| ·获取各节的偶模阻抗初值和各节的初始电长度 | 第49-50页 |
| ·优化获取各节最佳偶模阻抗 | 第50页 |
| ·特性参量以及物理参量的提取 | 第50页 |
| ·弱定向耦合器的设计综述 | 第50-52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2-53页 |
| ·工作总结 | 第52页 |
| ·工作展望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A 耦合带状线的综合程序 | 第57-60页 |
| A.1 窄边耦合带状线的综合程序 | 第57-58页 |
| A.2 宽边耦合带状线的综合程序 | 第58页 |
| A.3 交错耦合带状线的综合程序 | 第58-60页 |
| 附录B 非对称多节定向耦合器的综合程序 | 第60-66页 |
| 附录C 非对称切比雪夫高通定向耦合器的综合程序 | 第66-76页 |
| 附录D 弱渐变定向耦合器的综合程序 | 第76-82页 |
| D.1 求解各节的偶模阻抗初值和各节的初始电长度 | 第76页 |
| D.2 求解经AWR优化后的各节的奇偶模阻抗值 | 第76-77页 |
| D.3 选定耦合结构,并求解各节的物理参量 | 第77-79页 |
| D.4 生成用于描绘耦合线物理变化的函数多项式 | 第79-82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