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主要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3-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股权结构对融资影响的相关文献 | 第17-19页 |
·国外文献介绍 | 第17-18页 |
·国内文献介绍 | 第18页 |
·简要评述 | 第18-19页 |
·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相关文献 | 第19-21页 |
·国外研究假说介绍 | 第19-20页 |
·国内文献介绍 | 第20-21页 |
·简要评述 | 第21页 |
·我国股权结构与可转换债券关系的相关文献 | 第21-24页 |
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相关概念 | 第24页 |
·股权结构 | 第24页 |
·可转换债券 | 第24页 |
·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股权结构理论 | 第24-26页 |
·可转换债券融资理论 | 第26-29页 |
4 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可转换债券融资现状 | 第29-36页 |
·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 | 第29-33页 |
·国有股比重降低,但仍相对偏高 | 第29-31页 |
·流通股地位提高,但机构投资者比例低 | 第31-32页 |
·股权集中度过高 | 第32-33页 |
·股权结构复杂化 | 第33页 |
·制造业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现状 | 第33-36页 |
·发行品种过少 | 第33-34页 |
·发行主体单一 | 第34-35页 |
·发行规模较大 | 第35-36页 |
5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6-44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36-37页 |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样本选择 | 第36-37页 |
·实证研究假设 | 第37-40页 |
·股权集中度对可转债融资影响的假设 | 第37-38页 |
·股权制衡度对可转债融资影响的假设 | 第38页 |
·管理者持股比例对可转债融资影响的假设 | 第38-39页 |
·实际流通股比例对可转债融资影响的假设 | 第39页 |
·机构持股比例对可转债融资影响的假设 | 第39-40页 |
·变量指标的选取 | 第40-42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40页 |
·解释变量 | 第40-41页 |
·控制变量 | 第41-4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6 实证检验与分析 | 第44-55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相关性检验 | 第46-48页 |
·回归分析及结果 | 第48-53页 |
·解释变量回归结果的分析 | 第48-52页 |
·控制变量回归结果的分析 | 第52-53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53-55页 |
7 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 第55-61页 |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政策性建议 | 第55-59页 |
·公司层面 | 第55-58页 |
·政府层面 | 第58-59页 |
·研究不足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