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21页 |
·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2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 | 第23-28页 |
·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4-25页 |
·系统学理论 | 第25页 |
·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 第25-26页 |
·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25-26页 |
·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特征 | 第26页 |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第26-28页 |
·减量化原则 | 第26-27页 |
·再利用原则 | 第27页 |
·再循环原则 | 第27页 |
·再思考原则 | 第27-28页 |
3 安徽省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8-41页 |
·安徽省畜牧业发展概况 | 第28-31页 |
·安徽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安徽省畜牧业发展的特点 | 第29-31页 |
·安徽省畜禽废弃物的排放现状及污染分析 | 第31-37页 |
·安徽省畜禽废弃物的排放状况 | 第32-34页 |
·安徽省畜禽废弃物的污染分析 | 第34-36页 |
·安徽省畜禽废弃物的资源量 | 第36-37页 |
·安徽省畜禽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现状 | 第37-39页 |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养殖户养殖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 第37-39页 |
·安徽省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对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认识普遍不足 | 第39-40页 |
·多数农民的生态教育不足,循环经济思想缺乏 | 第40页 |
·畜牧业发展政策与环境政策相脱节,缺乏合理规划与布局 | 第40页 |
·缺乏典型模式,没有形成带动效应 | 第40-41页 |
4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模式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 | 第41-49页 |
·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含义 | 第41页 |
·畜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模式研究 | 第41-48页 |
·商品生物有机肥生产模式 | 第41-43页 |
·沼气生产模式 | 第43-47页 |
·其他相关模式介绍 | 第47-48页 |
·安徽省各地区对相关模式的选择 | 第48-49页 |
5 安徽省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 第49-63页 |
·评价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49-50页 |
·评价的基本思路 | 第49-50页 |
·评价的方法 | 第50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0-57页 |
·指标设计的原则 | 第50-51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1-52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7页 |
·综合评价 | 第57-63页 |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 第57-58页 |
·综合评价模型 | 第58页 |
·综合评价结果 | 第58-63页 |
6 安徽省畜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路与对策建议 | 第63-67页 |
·安徽省畜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路 | 第63-64页 |
·编制安徽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方案 | 第63页 |
·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 | 第63页 |
·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 第63-64页 |
·安徽省畜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 第64-67页 |
·政府积极引导 | 第64-65页 |
·增加资金支持 | 第65页 |
·完善畜牧业循环经济的一系列支撑体系 | 第65页 |
·实施以畜牧业为核心的重点示范工程 | 第65-66页 |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附录 5-1 安徽省畜牧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各指标原始数据 | 第70-71页 |
附录 5-2 各指标标准化后对应值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