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7-13页 |
| ·缘起 | 第7页 |
| ·研究背景综述——关于“可持续设计” | 第7-11页 |
| ·内涵的演变 | 第7-10页 |
| ·业内对理论在实践上的回应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意义与问题的导出及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论文框架 | 第11-13页 |
| 第2章 服装可持续设计模式的再探讨 | 第13-29页 |
| ·商业立场的阐明及“模式”的意义 | 第13-16页 |
| ·服装产业的经济现状——M 型社会的消费结构 | 第14-15页 |
| ·设计在经济意义上的困境——郎咸平的警钟 | 第15-16页 |
| ·两种模式的探讨——从商业与历史的角度 | 第16-18页 |
| ·引论——“设计行为”与“设计师行为”之辩 | 第16-17页 |
| ·“设计师行为”的出路——两种模式比较的导出 | 第17-18页 |
| ·扩张的发展模式 | 第18-21页 |
| ·扩张模式的时代背景与现状 | 第18-19页 |
| ·扩张模式的优势与今天困境——以拉夸的破产为例 | 第19-21页 |
| ·可持续发展模式 | 第21-29页 |
| ·可持续设计的当代背景与消费理念 | 第22-23页 |
| ·可持续模式在今天的优势——以阿玛尼的成功为例 | 第23-25页 |
| ·可持续设计与现代设计理念之间的关系——包豪斯的启示 | 第25-29页 |
| ·包豪斯对历史状况的反思——简约风格的由来 | 第25页 |
| ·包豪斯的意义——重要的是服务大众的理念而不是风格 | 第25-29页 |
| 第3章 面对现状本身——现阶段可持续设计的意义 | 第29-37页 |
| ·对于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以大牌出副线产品为例 | 第29-32页 |
| ·不可持续的背后——对品牌建立初衷的背弃 | 第29-31页 |
| ·可持续之道——回到功能本身 | 第31-32页 |
| ·可持续设计对消费可持续的意义——以无印良品为例 | 第32-37页 |
| ·无印良品所面对的历史状况 | 第33页 |
| ·无印良品的对策 | 第33-34页 |
| ·“务虚”的意义——理念与文化真正融入设计 | 第34-37页 |
| 第4章 服装可持续设计的误区与对策 | 第37-49页 |
| ·目前国内服装设计可持续存在的误区 | 第37-40页 |
| ·对配套服务的忽视 | 第37页 |
| ·对合理功能的忽视 | 第37-38页 |
| ·对长期影响的忽视 | 第38-39页 |
| ·对系统科学的忽视 | 第39-40页 |
| ·服装可持续设计模式 | 第40-49页 |
| ·“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发展下的设计转型 | 第40页 |
| ·策略应用 | 第40-49页 |
| ·全新创造——1325.系列 | 第41-42页 |
| ·一衣多穿 | 第42-44页 |
| ·循环使用——设计品再生 | 第44-45页 |
| ·创造可持续非物质性产品 | 第45-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图片索引 | 第53-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