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缘起与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缘起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范畴 | 第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3-15页 |
·区位概况 | 第14页 |
·自然概况 | 第14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0页 |
·田园城市 | 第15-16页 |
·游憩 | 第16-17页 |
·户外游憩地 | 第17-18页 |
·户外游憩地体系 | 第18-19页 |
·户外游憩地体系规划 | 第19-20页 |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田园城市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游憩相关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户外游憩地体系规划理论基础综述 | 第25-28页 |
·户外游憩地的基本形态 | 第25页 |
·户外游憩地的基本类型 | 第25-26页 |
·户外游憩地体系的等级结构 | 第26-27页 |
·户外游憩地体系规划的影响因素 | 第27页 |
·户外游憩地体系规划空间布局模式 | 第27-28页 |
·其他相关理论概述 | 第28-29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28-29页 |
·园林规划 | 第29页 |
3 温江区户外游憩地现状及居民户外游憩需求特征分析 | 第29-50页 |
·温江区户外游憩地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温江区户外游憩地现状概况 | 第29-32页 |
·温江区户外游憩地发展优势、现存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 第32-33页 |
·温江区居民户外游憩需求特征分析 | 第33-49页 |
·个人背景资料部分 | 第34-38页 |
·居民户外游憩需求情况部分 | 第38-49页 |
·温江区户外游憩供需矛盾及其改善措施 | 第49-50页 |
·温江区户外游憩供需矛盾 | 第49-50页 |
·温江区户外游憩供需矛盾改善措施 | 第50页 |
4 田园城市和温江区户外游憩地体系规划的关系分析 | 第50-55页 |
·田园城市对温江区户外游憩地体系规划的作用 | 第50-53页 |
·总体思想指引作用 | 第50-51页 |
·宏观战略导向作用 | 第51-52页 |
·具体措施控制作用 | 第52-53页 |
·田园城市视角下的温江区户外游憩地体系规划策略 | 第53-55页 |
·充分结合温江区田园生态本底,营造绿色空间 | 第53页 |
·与其他规划相协调,使温江区城乡户外游憩地一体化发展 | 第53-54页 |
·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户外游憩网络体系,体现社会和谐 | 第54-55页 |
5 田园城市视角下的温江区户外游憩地体系规划方案构想 | 第55-66页 |
·方案总体目标 | 第55页 |
·方案规划理念 | 第55页 |
·方案规划原则 | 第55-57页 |
·与时俱进原则 | 第55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55-56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56页 |
·供需平衡原则 | 第56页 |
·统一性与差异性原则 | 第56页 |
·科学合理性原则 | 第56页 |
·多规划相协调原则 | 第56页 |
·可达性原则 | 第56-57页 |
·方案总体思路 | 第57页 |
·方案规划内容 | 第57-66页 |
·温江区户外游憩地体系等级结构规划 | 第57-58页 |
·温江区户外游憩地体系圈层结构规划 | 第58-59页 |
·温江区户外游憩地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第59-62页 |
·体系中不同类型户外游憩地空间布局 | 第62-66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104页 |
附录一:文中所用表格 | 第73-78页 |
附录二:文中所用图片 | 第78-99页 |
附录三:调查问卷 | 第99-102页 |
附录四:参考依据汇总 | 第102-104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课题项目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