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20页 |
1. 导论 | 第20-28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20-23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20-2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21-2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23-28页 |
·经济与保险发展关系的理论 | 第23-24页 |
·保险市场效率的理论 | 第24-25页 |
·保险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25页 |
·保险业创新研究 | 第25-26页 |
·粤港保险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2. 保险发展方式的理论框架 | 第28-46页 |
·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基础 | 第28-32页 |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定义 | 第28页 |
·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 | 第28-31页 |
·我国经济发展理论 | 第31-32页 |
·产业发展方式的理论基础 | 第32-35页 |
·哈佛学派 | 第33页 |
·芝加哥学派 | 第33-34页 |
·新制度经济学 | 第34-35页 |
·保险发展方式的理论基础 | 第35-41页 |
·保险发展目标 | 第37页 |
·保险发展路径 | 第37-38页 |
·保险发展动力 | 第38页 |
·保险发展保障 | 第38页 |
·保险发展影响因素 | 第38-41页 |
·保险发展方式的衡量指标 | 第41-46页 |
·成长性指标 | 第42-43页 |
·效益性指标 | 第43-44页 |
·社会性指标 | 第44-46页 |
3. 广东保险发展方式的现状 | 第46-63页 |
·广东保险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46-50页 |
·起步发展期 | 第46-48页 |
·基本停滞期 | 第48页 |
·迅速扩张期 | 第48-49页 |
·转型发展期 | 第49-50页 |
·广东保险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 | 第50-53页 |
·保险持续快速发展与业务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并存 | 第50-51页 |
·保险服务领域扩大与保险形象仍然较低的矛盾并存 | 第51页 |
·保险综合实力增强与行业建设滞后的矛盾并存 | 第51-52页 |
·保险监管不断加强与风险防范压力加大的矛盾并存 | 第52-53页 |
·保险市场日趋成熟与体制机制障碍的矛盾并存 | 第53页 |
·广东保险发展方式的模型构建 | 第53-57页 |
·广东保险发展方式的形成原因 | 第57-63页 |
·宏观背景 | 第57-58页 |
·历史形成 | 第58-60页 |
·区位影响 | 第60-61页 |
·人文环境 | 第61-63页 |
4. 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63-73页 |
·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的必要性 | 第63-67页 |
·外延式的增长方式支撑不了保险长期可持续发展 | 第63-64页 |
·粗放型的管理方式适应不了现代市场竞争的需求 | 第64-65页 |
·以公司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应对不了社会进步的需求 | 第65-66页 |
·以价格为主的竞争方式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 第66页 |
·高度依赖政策的保障方式发挥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作用 | 第66-67页 |
·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的可行性 | 第67-70页 |
·行业实力不断增强 | 第67-68页 |
·业务质量显著提高 | 第68页 |
·功能作用充分彰显 | 第68-69页 |
·保险监管科学有效 | 第69页 |
·行业形象不断改善 | 第69-70页 |
·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 第70页 |
·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正处在关键时期 | 第70-73页 |
·保险发展方式转型面临的重要机遇 | 第71-72页 |
·保险发展方式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 | 第72-73页 |
5. 香港是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的目标 | 第73-91页 |
·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 第73-75页 |
·起步阶段 | 第73-74页 |
·停滞阶段 | 第74页 |
·扩张阶段 | 第74-75页 |
·转型阶段 | 第75页 |
·香港保险业的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 | 第75-81页 |
·保险主体 | 第77-78页 |
·从业人员 | 第78页 |
·保险费用 | 第78-79页 |
·保险创新 | 第79-81页 |
·广东保险业与香港的主要指标差距 | 第81-84页 |
·香港保险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 第84-91页 |
·保险公司 | 第85-87页 |
·香港政府 | 第87-88页 |
·保险监管 | 第88-89页 |
·保险消费者 | 第89-91页 |
6. 广东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研究 | 第91-119页 |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环节 | 第91-93页 |
·产品设计环节 | 第91-92页 |
·销售环节 | 第92页 |
·承保环节 | 第92页 |
·运营环节 | 第92页 |
·投资环节 | 第92-93页 |
·粤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93-108页 |
·设计环节 | 第93-94页 |
·销售环节 | 第94-96页 |
·业务环节 | 第96-98页 |
·管理环节 | 第98-103页 |
·投资环节 | 第103-104页 |
·服务环节 | 第104-108页 |
·社会责任是广东保险公司应尽的义务 | 第108-112页 |
·经济发展渗透度 | 第109-110页 |
·社会管理参与度 | 第110-111页 |
·重大灾害补偿度 | 第111-112页 |
·广东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 第112-119页 |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经营理念 | 第112-113页 |
·加快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 第113-114页 |
·增强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 | 第114-115页 |
·优化保险公司业务结构 | 第115页 |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 第115-116页 |
·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 第116-117页 |
·抓好员工素质的提高 | 第117-118页 |
·抓好保险诚信服务 | 第118-119页 |
7. 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的法律政策研究 | 第119-142页 |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能定位 | 第119-121页 |
·市场失灵使政府干预理论得到加强 | 第119-120页 |
·政府失灵使政府公共管理理论得到加强 | 第120页 |
·管理失灵使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得到加强 | 第120-121页 |
·香港政府推动保险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 第121-127页 |
·政府承诺 | 第121-123页 |
·政府法治 | 第123-126页 |
·政府推动 | 第126-127页 |
·广东保险法律政策情况及问题 | 第127-138页 |
·基本情况 | 第127-136页 |
·主要问题 | 第136-138页 |
·政府促进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 第138-142页 |
·明确金融保险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 第138页 |
·制订完善保险中长期发展规划 | 第138-139页 |
·加强保险法制建设 | 第139页 |
·加大保险发展方式转型的推动力度 | 第139-140页 |
·积极营造保险发展的良好环境 | 第140页 |
·努力争取税收体制改革试点 | 第140-142页 |
8. 监管在保险发展方式转型中的功能研究 | 第142-166页 |
·监管在保险发展方式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 | 第142-146页 |
·保险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 第143-144页 |
·保险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 第144-145页 |
·保险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 | 第145-146页 |
·香港保险监管体制概况 | 第146-154页 |
·法定(政府)规管 | 第146-151页 |
·自律规管 | 第151-154页 |
·广东保险监管情况及问题 | 第154-162页 |
·基本情况 | 第154-158页 |
·主要问题 | 第158-162页 |
·监管促进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 第162-166页 |
·积极探索原则监管和规则监管有机结合 | 第162-163页 |
·大力推进保险监管市场取向化改革 | 第163页 |
·高度重视诚信服务监管,树立良好行业形象 | 第163-164页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 第164页 |
·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机制 | 第164-166页 |
9. 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对全国的价值 | 第166-187页 |
·当前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发生的新变化 | 第166-173页 |
·国际组织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情况 | 第166-168页 |
·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情况 | 第168-172页 |
·国际保险监管体制改革情况 | 第172-173页 |
·全球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我国保险发展方式转型的启示 | 第173-176页 |
·必须进一步深化保险改革创新 | 第174-175页 |
·必须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利益保护 | 第175页 |
·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 第175-176页 |
·必须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 第176页 |
·广东保险业探索先行先试对全国具有积极意义 | 第176-181页 |
·我国保险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路径 | 第176-178页 |
·我国保险业推进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式 | 第178-179页 |
·广东应在全国保险业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 | 第179-181页 |
·粤港合作能够加快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 | 第181-187页 |
·粤港保险合作的基础 | 第181-183页 |
·粤港保险合作现状 | 第183-185页 |
·粤港保险业合作对广东发展方式转型有重要影响 | 第185-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190页 |
后记 | 第190-191页 |
致谢 | 第191-19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