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 ·900 吨轮胎式提梁机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 ·提梁机国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提梁机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900 吨轮胎式提梁机关键技术 | 第11-13页 |
| ·900 吨轮胎式提梁机液压系统 | 第11-12页 |
| ·液压系统仿真技术 | 第12-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第2章 提梁机转向液压系统设计分析 | 第15-25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提梁机转向轮组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15-18页 |
| ·提梁机转向液压系统设计参数计算 | 第18-21页 |
| ·提梁机转向阻力矩计算 | 第18页 |
| ·转向液压缸的性能参数计算 | 第18-19页 |
| ·转向液压缸流量的计算 | 第19-20页 |
| ·转向液压缸工作压力的计算 | 第20页 |
| ·液压泵额定流量的确定 | 第20页 |
| ·液压泵工作压力的确定 | 第20-21页 |
| ·液压泵功率的确定 | 第21页 |
| ·提梁机转向轮组液压系统原理设计 | 第21-24页 |
| ·负载敏感技术在提梁机转向系统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提梁机转向液压系统原理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提梁机转向液压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25-55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AMESim 仿真软件 | 第25-30页 |
| ·AMESim 软件介绍 | 第25-26页 |
| ·AMESim 软件功能特点 | 第26-27页 |
| ·AMESim 仿真步骤 | 第27-30页 |
| ·转向液压系统泵源的分析与建模 | 第30-43页 |
| ·A11VO190LRDS 负载敏感泵基本原理分析 | 第30-32页 |
| ·负载敏感泵建模理论 | 第32-36页 |
| ·负载敏感泵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 ·负载敏感泵模型的验证 | 第39-43页 |
| ·转向液压系统多路阀结构原理分析与建模 | 第43-54页 |
| ·力士乐 M4 多路阀的结构与原理 | 第43-46页 |
| ·M4 多路阀建模理论 | 第46-48页 |
| ·M4 多路阀模型的建立 | 第48-51页 |
| ·M4 多路阀模型的验证 | 第51-54页 |
| ·转向液压缸建模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提梁机转向液压系统的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 第55-67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转向液压仿真系统的搭建 | 第55-56页 |
| ·转向液压仿真系统的搭建 | 第55-56页 |
| ·仿真模型参数的设置 | 第56-57页 |
| ·转向液压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57-62页 |
| ·模拟实验验证分析 | 第62-65页 |
| ·电液比例控制试验系统介绍 | 第62-64页 |
| ·试验验证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69页 |
| ·论文结论 | 第67页 |
| ·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