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冷挤压钢带缠绕预应力凹模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复合冷挤压 | 第11-12页 |
| ·预应力凹模 | 第12-15页 |
| ·组合预应力凹模 | 第13-14页 |
| ·钢带缠绕预应力凹模 | 第14-15页 |
| ·预应力凹模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组合预应力凹模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钢带缠绕预应力凹模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16-19页 |
| ·选题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塑性成形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 | 第21-25页 |
| ·塑性成形的数值模拟 | 第21页 |
| ·有限元的网格处理和单元选择 | 第21-24页 |
| ·网格重划分 | 第22页 |
| ·单元的选择 | 第22-23页 |
| ·接触约束 | 第23-24页 |
| ·MARC 软件的特点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复合冷挤压成形的有限元分析 | 第25-33页 |
| ·冷挤压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 第25-29页 |
| ·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 | 第26-27页 |
| ·材料的特性 | 第27-28页 |
| ·接触体的定义 | 第28页 |
| ·网格重划分 | 第28页 |
| ·定义载荷工况以及作业 | 第28-29页 |
| ·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预应力凹模内压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 | 第33-37页 |
| ·内压与内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 第33-36页 |
| ·凹模的有限元分析 | 第36页 |
|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钢带缠绕的工艺性研究 | 第37-43页 |
| ·钢带起头的研究 | 第37-38页 |
| ·胶接粘结强度的测定 | 第38-41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1页 |
| ·钢带收尾的工艺性研究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六章 钢带缠绕预应力凹模的缠绕 | 第43-57页 |
| ·钢带的抗拉强度测试 | 第43-45页 |
| ·钢带缠绕预应力凹模的缠绕 | 第45-49页 |
| ·缠绕张力的标定 | 第45-49页 |
| ·钢带缠绕预应力凹模的预紧力 | 第49-52页 |
| ·缠绕的前期准备 | 第49-50页 |
| ·钢带的缠绕 | 第50-51页 |
| ·测量模芯内径的变化量 | 第51-52页 |
| ·钢带的缠绕预应力凹模预紧力的计算 | 第52页 |
| ·钢带的缠绕预应力凹模和组合凹模的比较 | 第52-55页 |
| ·组合凹模过盈量的选取 | 第53-55页 |
| ·组合预应力凹模预紧力的计算 | 第55页 |
| ·两种凹模的对比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