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箱梁悬臂浇筑施工节段早期不同养生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引言 | 第9-10页 |
·混凝土早期开裂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16页 |
·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形 | 第11-12页 |
·混凝土自收缩 | 第12-13页 |
·环境条件 | 第13-14页 |
·混凝土弹性模量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混凝土早期养护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混凝土养护的概念 | 第19-20页 |
·早期养护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2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悬臂浇筑施工及施工期早期养护 | 第23-36页 |
·悬臂浇筑法施工 | 第23-27页 |
·悬臂施工法的特点 | 第23-24页 |
·施工托架 | 第24页 |
·施工挂篮 | 第24-25页 |
·施工工艺流程 | 第25-27页 |
·温度控制的原则及规范中对混凝土养护的规定 | 第27-31页 |
·入模温度 | 第27-28页 |
·水泥品种与水泥的细度及组分 | 第28页 |
·箱梁温差控制部位 | 第28-29页 |
·规范中内外温差规定 | 第29-30页 |
·规范中对混凝土养护的规定 | 第30-31页 |
·箱梁早期养护常用方法 | 第31-35页 |
·自动喷水雾 | 第31-32页 |
·喷涂养护剂 | 第32-33页 |
·混凝土模贴 | 第33-34页 |
·选择养护方法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箱梁早期温度场基本理论 | 第36-56页 |
·热传导方程 | 第36-38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38-41页 |
·初始条件 | 第38页 |
·边界条件 | 第38-40页 |
·第三类边界条件的近似处理 | 第40-41页 |
·计算混凝土温度场的有限元法 | 第41-48页 |
·单元划分和温度场的离散 | 第41-42页 |
·温度插值函数 | 第42-45页 |
·单元变分计算 | 第45-46页 |
·有限单元法的总体合成 | 第46-47页 |
·温度场的求解 | 第47-48页 |
·混凝土的热学特征 | 第48-51页 |
·水泥水化热 | 第48-49页 |
·混凝土绝热温升 | 第49-50页 |
·比热 | 第50页 |
·密度 | 第50页 |
·导热系数 | 第50页 |
·导温系数 | 第50-51页 |
·混凝土表面放热系数 | 第51-54页 |
·混凝土表面放热系数研究现状 | 第51页 |
·混凝土表面放热系数和等效放热系数的计算 | 第51-54页 |
·风速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箱梁早期温度场研究 | 第56-101页 |
·依托项目介绍 | 第56-58页 |
·桥梁概况 | 第56页 |
·箱梁概况 | 第56-58页 |
·模型建立 | 第58-63页 |
·数值模拟分析软件的选择 | 第58页 |
·有限元分析思路 | 第58-59页 |
·有限元分析模型简化与网格划分 | 第59-60页 |
·有限元分析模型主要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60-63页 |
·混凝土表面放热系数的选取 | 第63-64页 |
·箱梁处风速计算 | 第63页 |
·混凝土表面放热系数和等效放热系数的计算 | 第63-64页 |
·不同的模板和厚度对箱梁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第64-69页 |
·模板的参数选取 | 第64-66页 |
·计算结果 | 第66-68页 |
·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不同的环境温度对箱梁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第69-74页 |
·计算结果 | 第69-73页 |
·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不同的入模温度对箱梁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第74-75页 |
·计算结果 | 第74-75页 |
·结果分析 | 第75页 |
·不同养护方法下的混凝土箱梁早期温度场比较分析 | 第75-98页 |
·钢模板+拆模后自然养护(目前常用的) | 第76-82页 |
·钢模板(内附模贴)+拆模后自然养护 | 第82-90页 |
·钢模板(内附模贴)+拆模后自动喷水雾养护 | 第90-96页 |
·不同养护方法墩顶截面温度场计算比较 | 第96-97页 |
·不同养护方法墩顶截面温度场比较分析结论 | 第97-98页 |
·箱梁早期养护方案布置及经济适用性 | 第98-99页 |
·养护方案布置 | 第98-99页 |
·经济适用性 | 第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本文总结 | 第101-102页 |
·展望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参加的科研实践项目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