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图索引 | 第11-13页 |
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P2P网络和技术 | 第14-17页 |
·P2P概念 | 第14-15页 |
·P2P网络拓扑结构 | 第15-17页 |
·P2P网络的特点 | 第17页 |
·问题及研究意义 | 第17-2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及论文组织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论文组织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当前P2P流量识别研究现状 | 第22-32页 |
·现有P2P流量识别技术 | 第22-30页 |
·端口识别法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特征串识别法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传输层特征识别法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其他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现有的P2P流量识别系统 | 第30页 |
·国外P2P流量识别系统 | 第30页 |
·国内P2P流量识别系统 | 第30页 |
·当前研究的主要不足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流统计特征的P2P业务流量识别方法的设计 | 第32-47页 |
·现有P2P识别方法分析 | 第32-39页 |
·基于端口的P2P识别 | 第32页 |
·基于有效载荷特征串的P2P识别 | 第32-37页 |
·基于传输层流量特征的P2P识别 | 第37-39页 |
·一种基于流统计特征的P2P识别方法的设计 | 第39-46页 |
·相关概念 | 第39-40页 |
·流持续时间 | 第40页 |
·流的总长度 | 第40-41页 |
·包大小变化频率 | 第41-45页 |
·流统计特征条件 | 第45-46页 |
·其他识别特征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复合特征的P2P业务流量识别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 第47-65页 |
·设计目标 | 第47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7-56页 |
·Netfilter/iptables框架 | 第47-51页 |
·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 | 第51-52页 |
·系统的总体流程 | 第52-54页 |
·关键数据结构设计 | 第54-56页 |
·各识别子模块处理流程设计 | 第56-61页 |
·端口识别子模块 | 第56页 |
·传输层流量特征识别子模块 | 第56-57页 |
·有效载荷特征串识别子模块 | 第57-58页 |
·流统计信息离线分析子模块 | 第58-61页 |
·管理模块 | 第61-62页 |
·扩展Netfilter模块实现P2P识别系统 | 第62-63页 |
·处理模块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实验验证 | 第65-73页 |
·实验一: 流统计特征识别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 第65-68页 |
·实验环境 | 第65-6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68页 |
·实验二:复合特征 P2P流量识别系统的有效性验证 | 第68-69页 |
·实验三:实际运行效果 | 第69-73页 |
·实验环境 | 第6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9-7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3-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3页 |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