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0页 |
| ·研究思路 | 第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论文基本内容与框架 | 第10-11页 |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1-14页 |
| ·可能的创新 | 第11-12页 |
| ·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宏观研究 | 第14-15页 |
| ·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5页 |
| ·实证研究 | 第15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 ·财政科技投入中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 第15-16页 |
| ·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 | 第16-17页 |
| ·效率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研究 | 第17-18页 |
| ·效率评价的相关模型法 | 第18-19页 |
| ·简要述评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 ·科技投入效率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1页 |
| ·内生增长理论 | 第21-22页 |
| ·理论的适用性解释 | 第22页 |
| ·效率评价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22-24页 |
| ·常用的效率评价方法 | 第22-23页 |
|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优点 | 第23-24页 |
| 总结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5-33页 |
| ·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 ·投入规模分析 | 第25-28页 |
| ·投入结构分析 | 第28-29页 |
| ·经费来源结构 | 第29-30页 |
| ·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 ·存在问题分析 | 第31-33页 |
| ·投入绝对量增加,但相对量不足 | 第31页 |
| ·资金的投入结构欠合理 | 第31-32页 |
| ·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 | 第32页 |
| ·国际、地区间存在差异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基于超效率DEA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33-49页 |
| ·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33-35页 |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33页 |
| ·指标的确定 | 第33-35页 |
|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35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 ·方法的简介 | 第35-36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39-47页 |
| ·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分析 | 第39-43页 |
|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分析 | 第43-47页 |
| ·相关的结论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相关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 ·完善法规政策 | 第49页 |
| ·继续加大财政资源的投入力度 | 第49-50页 |
| ·优化投入结构 | 第50页 |
| ·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使用,提高使用效益 | 第50-51页 |
| ·完善相应的效率评价 | 第51页 |
| ·因地制宜,找准问题 | 第51-52页 |
| ·发挥财政投入对企业投入的带动作用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