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聚磷菌的分离筛选及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1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 | 第11-13页 |
·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 | 第11页 |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 | 第11-12页 |
·磷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 第12页 |
·湖泊富营养化危害及治理 | 第12-13页 |
2 生物修复 | 第13-14页 |
·微生物修复 | 第13页 |
·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3 聚磷菌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聚磷菌的种类及生理特性研究 | 第14-15页 |
·聚磷菌的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聚磷菌分离与筛选研究 | 第16-17页 |
·聚磷菌的聚磷特性研究 | 第17-18页 |
·聚磷菌应用前景 | 第18-19页 |
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聚磷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21-30页 |
1 前言 | 第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磷标准曲线 | 第24页 |
·聚磷菌的分离、筛选 | 第24-25页 |
·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 | 第25-26页 |
·菌株的B、H的16S RDNA的鉴定 | 第26页 |
·菌株B、H的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26-29页 |
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聚磷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 第30-39页 |
1 前言 | 第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实验材料仪器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测定方法 | 第31页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8页 |
·磷浓度及培养时间对B、H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装液量对B、H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33页 |
·接种量对B、H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培养液PH对B、H菌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培养温度对B、H菌生长的影响 | 第35-36页 |
·摇床转速对B、H菌生长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碳源对B、H菌生长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氮源对B、H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聚磷菌的除磷特性研究 | 第39-48页 |
1 前言 | 第3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测定方法 | 第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磷浓度及培养时间对B、H菌除磷特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装液量对B、H菌除磷特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接种量对B、H菌除磷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PH对B、H菌除磷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培养温度对B、H菌除磷特性的影响 | 第44页 |
·摇床转速对B、H菌除磷特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碳源对B、H菌除磷特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氮源对B、H菌除磷特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 | 第48-49页 |
1. 结论 | 第48页 |
2. 创新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