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2页 |
一、 井冈山斗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条件 | 第12-20页 |
(一)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12-14页 |
(二)现实依据: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特殊背景和任务 | 第14-15页 |
1. 特殊背景孕育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14页 |
2. 革命发展需要促进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 | 第14-15页 |
3. 当时的特殊任务决定了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第15页 |
(三) 经验借鉴:建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 | 第15-17页 |
1. 建党以来关于工人教育的历史经验 | 第16页 |
2. 建党以来关于农民教育的历史经验 | 第16页 |
3. 建党以来关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 第16-17页 |
(四) 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性探索 | 第17-20页 |
二、 井冈山斗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 第20-24页 |
(一) 背景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二) 对象的复杂性 | 第21-22页 |
(三) 地位的重要性 | 第22页 |
(四) 意义的原创性 | 第22-24页 |
三、 井冈山斗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 第24-31页 |
(一) 围绕根本任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 第24-25页 |
(二) 抓住主要矛盾,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三) 根据对象实际,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 第26-28页 |
(四) 坚持以身作则,发挥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 | 第28-29页 |
(五) 严格纪律约束,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 第29-31页 |
四、 井冈山斗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作用 | 第31-35页 |
(一) 坚定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必胜的信念 | 第31-32页 |
(二) 保证了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无产阶级性质 | 第32页 |
(三) 密切了工农红军和民众的关系 | 第32-33页 |
(四) 调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 第33-34页 |
(五) 最大限度的扩大了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力量 | 第34-35页 |
五、 井冈山斗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 | 第35-39页 |
(一)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催生了“生命线”地位的认识 | 第35-36页 |
(二)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奠定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 | 第36-37页 |
(三) 凝聚了“井冈山精神”,是培育形成“井冈山精神”的关键环节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