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理法的历史及其深层含义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8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文研究重点 | 第9-11页 |
·相关研究成果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重点 | 第10-11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中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2 “借景”释义与借景历史 | 第14-26页 |
·借景释义 | 第14-16页 |
·“借景”一词的起源 | 第14-15页 |
·“借景”释义 | 第15-16页 |
·借景的历史发展 | 第16-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3 “借景”理法应用的典型案例 | 第26-54页 |
·园林营造中的“借景” | 第26-33页 |
·城市规划中的“借景” | 第33-42页 |
·建筑设计中的“借景” | 第42-47页 |
·“借景”对日本营造的影响 | 第47-51页 |
小结 | 第51-54页 |
4 “借景”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涵 | 第54-70页 |
·“借景”的含义 | 第54-57页 |
·“借景”的核心 | 第57-59页 |
·“借景”应用的方法 | 第59-66页 |
·“借景”与“境界”营造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5 “借景”理法的哲学基础 | 第70-86页 |
·中国哲学的整体观 | 第70-78页 |
·中国艺术境界论对借景之影响 | 第78-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6 结语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 | 第94-95页 |